-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插机构; 栽植臂分别与曲柄和摆杆铰接,摆杆另一端固定在链箱后盖的长槽中。工作时,曲柄由链箱中的链轮带动旋转,栽植臂受曲柄和摆杆的综合作用,按一特定曲线运动,完成分秧、运秧、插秧和回程等动作,秧叉装在栽植臂盖的前端,由钢丝制成,直接进行分秧、运秧和插秧工作。推秧器用于秧苗插入泥土后,把秧苗迅速推出秧叉,使秧苗插牢。推秧器由凸轮和拨叉控制。在取秧时,推秧器处提升位置,在插秧时,凸轮凹处对着拨叉尾部,在推秧弹簧作用下,拨叉将推秧器向下推出,进行脱秧。当栽植臂回程提起时,凸轮凸处对着拨叉尾部顶动拨叉,压缩弹簧,将推秧器缩回。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6;插秧机的主要调整;2.插秧深度调整
插秧深度可通过调节螺轩,改变栽植部分(链箱)与秧船的相对高度,进行调整。 ; 3.分离针与秧门侧间隙的调整
分离针与秧门侧间隙应为1.25~1.75㎜。此间隙可用移动栽植臂固定在曲柄上的左、右位置来调整。 ;4.株距调整
插秧株距由农业技术要求决定,株距的大小决定于插秧机的前进速度。在栽植臂的插秧频率不变的前提下,机速加快,株距便增加,反之株距减小。 ; 维护保养 1、每天作业完工要清洗插秧机,给运动部位加注润滑油。 2、检查调整,在清洗好机具后,要检查各运动机构运转是否灵活;是否有松动。? 3、每季插秧作业完成后,应将机具清洗干净,检查调整后,试机运转,关掉油箱开关,让其自行熄火,耗尽化油器燃油,再放尽油箱中剩余燃油,不能留油下季用。将插秧机移入室内干燥处,用雨布遮盖防尘。不能将机具放在室外,任由小孩玩耍或风吹日头晒,以防塑胶部件老化,金属配件锈蚀,影响使用寿命。;水稻的种植方式;1.功效较高
2.成本较低
3.播种量大
4.秧田在田间分布不均,造成通
风、透光性较差;易遭受病虫害;
抗倒伏性差。
5.产量很难保证;1.功效最高
2.成本低
3.播种量大
4.秧苗在田间分布不均,造成通
风、透光性较差;易遭受病虫害;
抗倒伏性差。
5.产量很难保证;1.功效高
2.成本较低
3.播种量大
4.秧苗在田间分布不均,
??成通风、透光性较差;
抗倒伏性差。
5.产量很难保证;1.功效高
2.成本较低
3.播种量大
4.秧苗在田间成条分布,
密度均匀通风、透光性较好;
抗倒伏性较好。
5.产量不如穴播机;1.功效高
2.成本较低
3.播种量少
4.秧苗行距、株距、每穴粒数
精确,密度均匀,通风、透光性
较好;抗倒伏性较好。
5.产量高;移栽;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二、插秧的农业技术要求;三、2ZT型机动插秧机 ; 主要由万向节轴、工作传动箱、秧箱、移箱机构、送秧机构和分插机构等组成 。;(1)分插机构; 栽植臂分别与曲柄和摆杆铰接,摆杆另一端固定在链箱后盖的长槽中。工作时,曲柄由链箱中的链轮带动旋转,栽植臂受曲柄和摆杆的综合作用,按一特定曲线运动,完成分秧、运秧、插秧和回程等动作,秧叉装在栽植臂盖的前端,由钢丝制成,直接进行分秧、运秧和插秧工作。推秧器用于秧苗插入泥土后,把秧苗迅速推出秧叉,使秧苗插牢。推秧器由凸轮和拨叉控制。在取秧时,推秧器处提升位置,在插秧时,凸轮凹处对着拨叉尾部,在推秧弹簧作用下,拨叉将推秧器向下推出,进行脱秧。当栽植臂回程提起时,凸轮凸处对着拨叉尾部顶动拨叉,压缩弹簧,将推秧器缩回。
;(2)移箱机构; 螺旋轴上有正反螺旋槽,槽的两端各有一段180°直槽,便于指销换向。滑套用螺栓与移箱轴固定连接,滑套上的指销插入螺旋轴的螺旋槽内。移箱轴用夹子与秧箱下面两个驱动臂固定连接。
工作时,螺旋轴旋转,指销沿螺旋槽移动,带动滑套、移箱轴、秧箱作横向移动。当秧箱移动到极端位置时,指销进入直槽部分,此时秧箱停止横移(这一停歇时间为纵向送秧时间),随后,指销进入反向螺旋槽,秧箱即作反向的横移。;(3)纵向送秧机构; 工作时,移箱滑套在螺旋轴上移动到右端位置时,滑套将桃形轮右推到与送秧凸轮相对应的位置,桃形轮拨动送秧凸轮,使送秧轴转动,轴端抬把驱动棘爪,拨动棘轮,使轴上的送秧齿轮转动一定角度,轮齿把秧盘向前送秧一次。当滑套回移(向左移动)时,桃形轮在弹簧作用下离开凸轮,机构处于停止送秧位置,当滑套移到左端位置时。通过轴套将送秧凸轮左移与桃形轮相对,又重复上述动作,进行一次纵向送秧。 ;四、插秧机的主要调整;2.插秧深度调整
插秧深度可通过调节螺轩,改变栽植部分(链箱)与秧船的相对高度,进行调整。 ; 3.分离针与秧门侧间隙的调整
分离针与秧门侧间隙应为1.25~1.75㎜。此间隙可用移动栽植臂固定在曲柄上的左、右位置来调整。 ;4.株距调整
插秧株距由农业技术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