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湖大理国的冶金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南湖大理国的冶金业 唐宋时期,大理省的冶炼和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国家冶金行业的中心之一。其发展状况表现出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是武器制作技术十分发达,二是生产制作了大量工艺复杂、体积巨大的金属宗教艺术品。除此之外,在南诏大理国雄踞云南近600年间,对外交流非常广泛,云南的镍白铜已远销中东一带,对中外科技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波斯、印度的黄铜工艺和炼锌技术也传来了云南,极大地丰富了南诏大理国的冶金业内容。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和笔者的实地调查,对这一问题分类作具体的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生成服刑人员的材料,从其中传到云南传统的铁工艺 南诏时冶铁技术有很大进步,生产、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铸铁,当时在滇西北修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铁索吊桥就是用铸铁链制造的。不过,南诏时铁最主要的用途还是制造武器。当时最著名的武器是铎,南诏王出征时就使用这种兵器,其记载最早见于《南诏德化碑》,内有“越析诏余孽于赠持铎骗泸江,结彼凶渠,扰我边鄙”。樊绰《云南志》卷七记载:“铎,状如刀戟残刃,积年埋在高土中,亦有孔穴旁达,出丽水,装以金穹铁簜,所指无不洞也。南诏尤所宝重,”并称为“天降铎”。华觉明先生指出这里所说的“天降铎”,无疑是陨铁所制,古代亚述语和巴比伦语中的“Parzillu”,苏美尔语和卡尔特语中的“borsa”,希伯来语的“barzel”以及埃及语中的“ba-en-pet”,都是指“天降之铁”。十九世纪末,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发现当地居民有用陨铁制成的刀和匕首,被视作异宝,只有部落中的显要人物才能佩带,和南诏的情形完全一样。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云“毒槊,南蛮有毒槊,无刃,状如朽铁,中人无血而死。言从天雨下,入地丈余,祭地方撅得之”。这里更明确指出,毒槊(即铎)所用铁料是从天上坠落的,显然是陨铁,这种陨铁含镍量高,具有钢的性能。 铎,在南诏塑像中能看到,如剑川县石钟山异牟寻石刻像侧,有侍者手持长戟状的兵器,就是铎。它是靠尖端处有些扭曲的兵器,这种兵器在云南传统兵器中没有,在我国传统兵器中也未见。笔者推测它来自于波斯,如在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波斯兵器“甲”可能就是铎,《周书》卷五〇说“波斯国,大月氏之别种,……兵器有甲、圆排、剑、弩、弓、箭。”《酉阳杂俎》卷四记波斯“战用象牙排、野牛角为衣甲弓矢之器。”铎和“甲”的关系留待更进一步的证据来证实。 南诏时,把铎分为六种:绿婆摩求,亏云孚,铎,铎摩那,同铎,朱苛。铎还曾作为南诏的首选珍贵礼物进献唐王朝。 南诏剑也是有名的兵器,它产生于隋代之前,到南诏初期已传了六七代人,南诏制造的浪剑在南诏剑中最为精利。《云南志》卷七说“南诏剑,使人用剑,不问贵贱,剑不离身”,说明南诏时佩南诏剑是很普遍的。大理素有佩剑的习惯,从洱海地区青铜时代开始就不断出土青铜剑,也可印证这一点。 《云南志》卷七介绍了制造南诏剑的方法,“造剑法:锻生铁,取迸汁,如是者数次,烹炼之。剑成,即以犀装头,饰以金碧。”这段话的意义是明确而全面的,制造南诏剑的方法是:反复锻打生铁(可能是自然铁,如铎的材质),反复淬火,然后再加热炼成。这很显然是镔铁工艺。这种镔铁工艺最初是波斯萨珊朝(公元224~651年)发明的,波斯语叫做“班奈”(spaina),稍后传到古印度,并在印度一直使用至十九世纪。在我国《魏书》卷102就记载了波期国出产的镔铁,北魏时缤铁已传入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同时还西传到欧洲。 镔铁武器,是古代世界最锋利的金属制品,古今都一直十分珍重,我国国内许多民族都很擅长,12世纪辽国、金国的国号,也和镔铁有关。《金史·太祖纪》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号大金。” 南诏和波斯、印度的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制品方面的交流是相当广泛的,镔铁工艺很自然从波斯、印度传入了南诏。 明末包汝楫《南中记闻》记载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试刀法,说,持刀等在路旁,小牛经过,一挥,牛头落地,牛还走了十多步才跌倒。说明此刀锋利之极。先师曹元宇教授曾推断这种刀是用镔铁制成的。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说,日文有一个词,“从南蛮国来的钢”即表示这种镔铁,因此就存在这种可能性,日本的镔铁工艺是直接从云南传去的。 有的同志认为南诏剑的制造方法是灌钢工艺,其实灌钢是把生铁和熟铁合并冶炼,和南诏剑制造工艺完全不同。 郁刀在南诏武器中名气仅次于铎梢,《云南志》卷七说:“造法:用毒药、虫、鱼之类,又淬以白马血,经十数年乃用,中人肌即死。俗秘其法,粗问得其由”。我们曾指出淬白马血的原因是因为动物血中有较多盐分,冷却能力强,用以淬火可提高硬度,得到性能良好的钢。《新唐书·南诏传》说:“郁刀,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跃如星者,凡十年乃成,淬以马血”,这段记载提到郁刀是“铸”出的,但古人“铸”字常泛指一般金属工艺,包括煅造,所以不能根据“铸”字就径认为郁刀是铸造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