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 文化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人文”一词,古已有之。在古汉语里,最早的“人文”是与“天文”和“地理”含义平行 的词汇,泛指除天文和地理之外的人类的一切文化现象。现代则专指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包括 民族习惯和地方风俗,而“人文科学”正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科学。所谓人文素质培养,是 相对于科学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而言的一种人文科学教育活动,并不包含对人文的研究。也 就是通过知识传授、引导教育、亲身感受、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格、气质修养,从而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的过程中,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教育哲学理念。反思一下人类历史行程特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展望新世纪的社会生活图景,我们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 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 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人文素养基础教程》内容涵盖中外历史、文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心理学等多门现代人文知识。基于职高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相关知识,拟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了解 和掌握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为学好其他课程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考虑到大班上课,故在讲授时必须辅之于多媒体(包括课件、视频等)、实物(通过实物投影)等方式,授课时间拟集中两课时,地点放在报告厅。
由于本课程涉及多学科,故不一定一人讲到底,可根据需要,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讲授一个或两个单元,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授课教师与不同的授课方式,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三、教材处理与学习评价
关于教材的处理。学生拟发给《人文素养基础教程》,但无需按照教材的顺序与结构讲授。一是应结合时政,不断充实相关内容,甚至补充新的单元;二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可作为讲授内容 的参考,教材不可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三是如按教材讲授,一定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既大概了解一些内容,又认得字,重复只能使人厌倦。为此,拟以“人文大讲坛”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或单元进行。
关于本课程的评价。由于本课程非正课,故不能采用考试的方式。计划在本课程结束时, 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授课年级)的人文知识竞赛,竞赛采用开卷方式,规定时间(一天),目的是复习巩固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行知职教集团 2009 学年度第 1 学期课程教学计划
课 程 名 称 人文素养
使用教材、资料 《人文素养基础教程》
适应专业班级 0801、0802、0809、0901、0902
任 课 教 师 徐飚、郑忠等
编 制 人 / 日 期 徐飚/2009 年 8 月 25 日
(一)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相关知识(如社会等),但并未真正掌握,对其也无多大兴趣。这一方面是学生基础较差,对课程不重视,更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所致。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好其他课程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章节 教学重点:中国历史与文化教学难点:哲学与宗教
(四)教学措施
尽可能多地采用多媒体方式吸引学生,提高其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自然接受。
抓住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拟以专题的形式呈现。
加强课后训练,在可能的情况下,拟通过研究性学习,如调查、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竞赛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周次日期
周次
日期
内容
学时
备注
拟任课教师
1
8.31-9.6
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
2
新生发给教材
徐飚
2
9.7-9.13
中国宗教概述
2
郑忠
3
9.14-9.20
中国历史概述
2
郑忠
4
9.21-9.27
伟大的祖国,辉煌的成就
2
徐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约分通分练习题共四套.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阶段测试卷.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与答案共五套.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题 .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试题及答案.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训练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