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顾城黑眼睛赏析(2篇)
顾城黑眼睛赏析1
全诗只有两句,而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深思的魅力。每个人都能明白意象的意思,每个人都有进入诗歌的权力。然而,那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却蕴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合理性。
这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可能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__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面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诗人正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痛苦,更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单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唤和定位。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充分地体现了顾城的艺术特色,在意象的营构上匠心独具。诗人采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合表达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体验。
顾城黑眼睛赏析2
顾城的诗友称他为童话诗人,他总是用儿童那样单纯的眼睛看世界。他称安徒生为“我的尊师”,他说安徒生的童话是种子,播种在他幼小的心灵,经过埋葬之后,有了生机。而当他长大之后,仍然热爱这些童话,视之为花朵和露水,在这里,他将重新找到儿时丢失的情感。顾城诗里有优美童话里那样单纯明净的世界,和丰富自然的想象。
在早期的诗里,他这样写烟囱:“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烟囱》)他幻想把他的幻影和梦放在贝壳船里开航,而太阳是纤夫,用强光做绳索。黑夜来了,驶进银河的港湾,而抛下的锚是新月。他还幻想用麦秸编成摇篮,把灵感和心放在里边,用纽扣做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说顾城是童话诗人,并不是说他完全不懂时事。写于1979年的《一代人》是他的名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就很有现实性,而且概括深刻。而在《远和近》这首诗里,也有对于别人心态的敏感观察:“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些诗都比较短小、单纯,但顾城也写过一些较长的诗和组诗。他有一些诗,并不很长,但却有些复杂和丰富,看得出艺术家的匠心,例如《硬币中的女王》。硬币,谁都见过,因此也就能欣赏顾城在这首诗里高超的艺术想象和想象的展开。顾城想象,这位女王一直坐在大海中央,不能随船儿去远航,“她被一个小小的咒语所禁锢/一个数字般卷曲的舌头”,就这样写了女王的被禁锢,数字与硬币也连了起来。诗在最后一节写道:“她一直在想/那个爱她的人正在砍一棵杨树/树被抬进船场,鸟大声地叫着/枪响着/酒柜上的梦叮叮当当/有人当场输给了死亡”。由于硬币上女王头像周围是海水,也由于诗人在开头说女王被禁锢,无法远航,因此,在结束时诗人想象:女王一直在想那个爱她的人会为她造船,会为她带来自由。诗人的想象从树想到鸟,又从鸟想到猎鸟人的枪,立即,这枪又幻化成枪,于是场面也就转到赌场在酒柜上叮叮当当响的,是硬币,但听起来是赌徒发财的梦想。赌输了,破产了,绝望了,于是开枪自杀。
从这样一首诗看,顾城的诗,不仅是想象的,而且是流体的。这流动性是顾城诗很大的一个特征。这部分地是因为他开始了对潜意识的探讨。对顾城来说将现实转化成梦境是创作的开始。这种转化既是心理的,也是艺术的。让意识倒流入无意识的洞穴是顾城的尝试。这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童话和梦幻。对自我无意识的探寻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顾城将自己的现实经验都转换成梦境,让梦的恍惚突破物的坚实轮廓和现实的框架。他的诗在最佳情况下能像透露隐秘的契机一样泛出他潜意识的微光,使诗获得一个神秘的层次。他十分重视发现超我以外的真“我”,初“我”,他是将写诗和一些他的神秘直观活动相连。这样一些诗行对于顾城是典型的:“在回村的路上/我变成了狗,不知疲倦地/恫吓海洋,不许/它走近,谁都睡了/我还在叫/制造着回声”(《我不知道怎样爱你》)。又例如:“听时间在木纹中行走/听水纹渐渐地扩展”,“我被雨水涂在树上/听着时间,这些时间/像吐出的树胶/充满了晶莹的痛苦/时间,那支会嘘气的枪/就在身后”(《倾听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