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 冒 ;概 述 ;概 述 ;概 述 ;;病因病机 ; 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 发病关键:卫气之强弱,感邪之轻重。 基本病机:外邪侵袭。 感冒的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 感冒的病变部位在肺卫。 感邪特点与体质有关:阳虚者,易感风寒;阴虚者,易感风热、燥热;痰湿偏盛者,易感外湿;湿热偏盛者,易感受暑湿。 ;西医病因:致病菌主要为病毒如流感、副流感、腺、鼻病毒等,细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西医病理: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许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诊疗与鉴别诊疗 ;(2)时行感冒,呈流行性,病情较一般感冒重。体温高,全身症状重,而肺系症候不突出,1—3后来出现重的肺系症状,机体康复较慢。 3.病程:一般3—7日,如症状迁延,则有传变,时间延长。 4.发病有季节性:冬、春季多见;四时皆可发。 ;病证鉴别;2.鼻渊 多流浊涕腥臭,眉额骨处胀痛、压痛明显,一般无恶寒发烧,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痊愈。而感冒多流清涕,并无腥臭味,头痛范围不限于前额或眉骨处,寒热表证明显,急性发作,愈后症状消失。;3.黄疸早期: 有恶寒发烧等表证,此时易与感冒相混同,但黄疸病表证消退后,黄疸渐出,伴纳差疲惫、大便稀溏,右胁腹胀痛等。 ;4.鼻鼽:即过敏性鼻炎,临床类似感冒症状,但不同的是,起病急剧、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痊愈。 5.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脑炎等早期常有感冒症状,但这些病都有流行季节及流行区域,感冒症状过后即有皮疹、头痛剧烈或精神症状等。;辨证论治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 若恶寒甚,可加麻黄、桂枝; 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辛夷、苍耳子; 若周身酸痛,加独活; 若头项强痛,加白芷、葛根; 若咽痒,咳嗽明显,加细辛、金沸草; ;加减: 夹湿者,身热不扬,胸闷、身重苔腻者,加厚朴、陈皮、法夏、苍术、藿香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以祛风除湿。 表里皆实者,可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寒包火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解表清里。 若夹痰浊,兼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者,合用二陈汤。 ;2、 风热犯表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干甚则咽痛,鼻塞,流黄稠涕,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干欲饮;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银翘散(《温病条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利用]: 1)、发烧甚者,加黄芩、石膏、知母以加强清热。 2)、头痛重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 3)、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玄参、山豆根清热利咽。 4)、口渴重者,重用芦根,加花粉。 5)、若咳嗽,痰黄稠,加黄芩、浙贝母、瓜蒌皮; 6)、有湿热者,症见胸闷呕恶,头重体倦,加藿香、佩兰以化湿。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原文:;;(二)虚体感冒;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3.阳虚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烧轻,头痛身痛,无汗,面色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助阳解表。 代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若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可加苦杏仁、干姜、法半夏; 若全身酸痛,头重如裹,可加苍术、薏苡仁、羌活、独活。;麻黄附子细辛汤(《注解伤寒论》);;辨治备要;;;4.辨顺势与逆势;;临证要点;2.临证之要,应辨清病邪之性质。 治疗感冒宜先分清寒热二证,风寒者辛温解表,风热者辛凉解表,若风寒外感,表还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以解表清里,表里双解。注意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合适配伍,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即属此类方剂。病邪辨别不清,轻易误治而延误病情。如风寒之证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而风热之证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3.谨守病机,须灵活辨证而不拘泥于教材。 如《临证指南医案·凡例》所言:“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故临证时在参照教材之余,须勿忘谨守病机,灵活辨证。外感六淫和正气不足是引起感冒的主要原因。秋季燥邪肆虐,故风燥感冒亦不少见,多体现为恶风,或并发烧,口唇鼻干燥,咽干甚则咽痛,干咳,舌尖红,苔薄而干,此为风燥伤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所致,治宜辛凉解表,润燥生津,可选用桑杏汤加减治疗。;4.选方用药,当遵照“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选用气薄味辛质轻之品以达轻清宣透之效;用药量轻以取升浮之义;煎药时间宜短。故治疗感冒用药宜以轻清、宣散为贵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