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物质循环上课用.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4)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主要途径? (5)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6)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 (7)碳元素在生物群落是循环的吗? (8)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2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特点?碳循环全球性的原因 4生物富集的概念?常见存在于生物富集现象的污染物? 发生生物富集的物质的特点 ?生物富集的主要途径? 铅的富集过程?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的原因?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范围?形式?特点?过程?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一课时); 胡杨能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呼一口气,许多二氧化碳分子就离开你的身体,进入大气中。你能想象这些二氧化碳分子的去向吗? 有的分子可能进入你身边一棵小草的叶肉细胞,有的可能随着大气环流飘向异国他乡。 这些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又是怎样来到你体内的?进入身体之前又存在于什么物质中? 不难看出,这两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预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1-6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碳循环的过程;一、碳循环;二氧化碳;生产者;重复: (1)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4)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主要途径? (5)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6)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 ;思考: (7)图中的消费者是否只表示初级消费者? (8)碳元素在生物群落是循环的吗? (9)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现学现用:识图 ;现学现用:识图 ;预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思??并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1)原因: , 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 (2)危害: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 (3)采取措施: 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②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量:大力植树种草 提高森林覆盖率; ③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1.概念 ;3.特点:;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在“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 ;预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64,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三、 生物富集;5. 生物富集实例——铅的富集;6.生物富集的危害:在生物体内形成积累性中毒。;7.生物富集现象的特点; (1)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 (2)碳的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 (3)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4)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5)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热能,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递减 解析: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不会消失。 答案:D;4.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二课时);知识回顾;预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同? 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物质循环没有起点和终点。 2.

文档评论(0)

一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