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docx

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一一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 摘要: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翻译;审关再现;古典诗歌;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引言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aestheticrepresentation)。翻译是一个对翻译客体(sL)的审美信息进行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艺术体验过程。翻译艺术再现的本质是将对原语文本(SL)内省的理解内涵转化为外显的直观形式(TL),也就是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对翻译而言,翻译审美成功的再现在于主体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materialization)于译作中(p218)。这种审美体验来自于审美主体(译者)对审美客体(sL)各审美要素的正确解读、理解,并且在不背离原语文本核心审美信息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审美主观能动性,艺术地、创造性地通过翻译,实现语际的审美再现。杜甫的《登高》被视为中国传统七言律诗的巅峰之作和经典代表,声韵和谐、意象绝美、意境深远,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要素。本文拟从对《登高》的两种英译文本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实现语际的审美再现。 ,一、翻译客体的审美解读:《登高》原作分析(一)翻译客体形式美的解读翻译客体的审美构成,涵盖原语文本(sL)所有的(goodness),这种美分为两个系统: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089’。形式系统主要包括音、韵、词、句、章、节等语言形式要素以及sL所呈现的外化物象,即意象的铺陈。中国格律诗的形式美之关键要素,一是声韵律,二是对仗。这两点在《登高》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请看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句法来看,首联不仅上下旬相对,而且更难得的是句内又自成对偶。对得精工细巧,却又似自然天成,意象纷呈,语义绵密,几乎一字一景,令人产生目不暇接的审美感受。这种“本句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的对仗格式增加了诗句的密度与容量。从写作角度看,上句仰视对下旬俯视,上句听觉对下句视觉。颔联两句,词类、词组、平仄俱对得天衣无缝。颈联与尾联词性相对,词意相承。律诗的要求,只要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两联不作要求,但杜甫此诗却通篇皆对,在对仗和声韵上可谓登峰造极,给读者带来和谐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满足。 (二)翻译客体非形式美的解读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除了物质形态的、自然感性的、可以凭借直观推动形象思维的外象成分外,还有非物质的、非自然感性的、无法凭借直观就能推断的非外象成分。t~-#b象成分就如同外象成分一样,可以组成一个系统。这是一个不确定的、非计量的、无限性系统,其本质特征就是它的模糊性(fuzziness)。因此,这个系统也被称作“模糊集”(fuzzysets或setsoffuzziness)。模糊集是审美客体的非物质形态审美信息的一个统称,模糊集要求整体把握1】”。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这种模糊集的集中表现为意境。意境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意是主观的思想和情感,境是客观的生活和景物,艺术作品中,意和境水乳交融,就构成意境。意境的传达与直观的、可感的总体语言外象有直接关系,但其美的本质则是非直观可感的、模糊的。它通常产生于艺术家的志、情、意以及作品的总体性艺术升华和熔炼,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意境的审美表现上,该诗也是相当成功。诗人在首联是全景式的意象铺成(风、天、猿、渚、沙、鸟),分别以六个形容词修饰(急、高、哀、清、白、回),写尽眼前所见之景,且将悲凉秋意、肃杀秋容铺写殆尽,而“哀”则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颔联中互为对应的意象,将大多数文化都熟悉的两个“联想链”叠置在一起,使诗歌获得了更深刻的象征意义:落叶——人生短暂,流水时光无情。再用“无边”写“落木”之广之多,以“萧萧”写落木飘飞之急,用“不尽”写“长江”之无穷,“滚滚”见长江之奔腾,彼此互相衬托,使整个诗境辽远阔大而又森然沉郁。颈联用“百年”指一生,又特指暮年,“独”在“万里”空问与“百年”时间中将诗人老病穷愁、潦倒失意的形象衬托得淋漓尽致。 二、翻译的审美再现:译文的比较和分析在对原文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登高》的几种代表性的英文译本来审视和体会古典诗歌翻译中的审美再现,观察的视角来之于两个维度:译文对审美客体(SL)在形式美和非形式美传达的差异和优劣。 (一)译文在形式美传达上的比较[许渊冲的译文]ClimbingtheHeightThewindSOswift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