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台湾、台湾女性文学的性度
说到女性文学,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性度是性别差异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主要指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心理与思想行为上的差异。它投射到作家审美意识中来便构成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的不同性度。一般地说,女性文学的性度表现为:一是作家笔下中的女性往往处在社会生活的从属地位,或者说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不能摆脱对男性身心的依赖,缺乏一种独立的奋进意识;二是作品风格多呈秀丽、纤雅、委婉、抒情,即们通常说的阴柔性。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女性文学都具这种“软性度”,海峡两岸女性文学在性度上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台湾女性文学发轫于50年代初,率先创作女性文学的主要是孟瑶、郭良蕙、徐薏蓝等去台大陆女作家,以及从大陆返台的台湾省籍女作家林海音。她们开始文学生涯后都对中国婚姻问题投以极大的关注。在她们的审美情趣中,中国传统女性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心理发挥着支配的作用。换言之,她们基本沿承我国女性文学的传统,以“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道德条规与伦理标准为其笔下的人物定型,并以此作为人物行为的价值取向。因此,她们的创作基本没有摆脱我国传统女性文学的模式,多数反映在千百年来形成的道德与伦理观念沉淤中女性的遭遇与心态,尤其着重描写女性在大男子主义淫威下的人生悲剧。60年代,创作女性文学除上述老作家外(她们仍保持50年代的文学风貌),第二代女作家已陆续出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台湾省籍女作家,如季季、陈若曦、丘秀芷等,她们那时期的创作,主要以女性的不幸命运为题材;另一类是大陆去台女作家,如琼瑶、朱秀娟、杨小云等。琼瑶的小说虽然在表现传统的“痴情”中揉进了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但仍不失具有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温柔纤细的文学品格。朱秀娟、杨小云70年代中期以后的创作题材尽管有所突破,但她们这时期分别发表的《荷雨》、《千里烟云》、《斜阳》、《我十八岁》,亦是表现女性在与异性感情活动中的恩恩怨怨。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女性文学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出向新女性主义推进的趋势,并于80年代出现写“女强人热”。诚然,这时期台湾女作家的审美视点已投向新女性主义,努力于突现她们笔下女角色的独立观念和参与意识,作品中的女性已从社会的从属地位移向主体地位,在奋斗求生中表现出思想、信仰与力量。然而,这种女性意识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女性作家的审美观念。总的说来,她们仍然以女性特有的气质、性格、内心感受与审美视角来观照生活和塑造人物。曾心仪《彩凤的心愿》中.的刘彩凤,虽然在参加竞选歌星时无所畏惧,但到头来只能扮演虚伪与野蛮的男权主义下的悲剧角色,不得不沉沦在资本主义商品化的浊流之中;孟瑶、朱秀娟、廖辉英笔下的”女强人“,或《一心大厦》中的吕真,或《女强人》、《万里心航》林欣华与张芬芝,或《红尘劫》、《盲点》中的黎欣欣与丁素素,尽管她们在事业上是出类拔萃的姣姣者,但她们的人生历程却充满痛苦与磨难,她们的爱情婚姻仍有难于排解的烦恼与遗憾,仍然摆脱不了由传统伦理所规范的爱情婚姻的羁绊。至于这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如杨小云、萧飒、姬小苔、玄小佛、温小平等,她们的创作多数以爱情婚姻为题材,更是囿于传统女性文学的创作模式,着重描写女性爱情的挫折与婚姻的不幸。上述表明,台湾的女性文学,尽管其思想内蕴已从五、六十年代的传统女性意识跃向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女性主义,但就文学性度而言,多数仍保留我国传统女性文学的阴柔性。
而大陆的女性文学则迥然不同。不仅它的兴起早于台湾女性文学,而且其性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呈现出突破闺阁文学模式而向男性文学逼近的趋势。虽然20年代初期冯沅君、谢冰心等人的创作仍然飘逸着女性文学特有的气息,但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更多的作家已将思想解放运动的印记与个性解放的色彩注进了女性文学的艺术形象之中。例如当时具较大影响的女性作家谢冰莹、苏雪林、丁玲、萧红等人的创作,就没有热衷于描写花丛树荫下的男女谈情说爱,而是将目光投向时代的大潮流中,着重表现历史的风云变幻。不消说,这种与时代大潮合致的创作,其女性文学的特征必然逐渐散失,代之以粗犷刚健的文学风采。例如,谢冰莹的《女兵日记》与《女兵自传》,都是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者在武汉当女兵后转战湖北的生活,它从女兵的视角来写兵的生活,显露出粗犷的性度;苏雪林的作品集《蝉蜕集》,主要描写明政权灭亡后南方出现的朱明小王朝的抗清运动,它虽然夹带着浓郁的明末的遗民风范与封建士大夫的愚忠思想,但其以谐趣泼辣的笔墨抒写了历史上严竣的民族斗争,无情地嘲讽官场丑态,这本身就已超越女性文学的情调,表现了较为强劲的思想力度;而丁玲创作的文学性度就更是具有男性文学的气派了。在她的第一个小说集《在黑暗中》(包括《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和《阿毛姑娘》等篇)里,莎菲女士等女性为了追求人生理想的苦斗已是传统女性所不能同日而语。之后,丁玲又写了《田家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社会保障学 060200》第二次过程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docx VIP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六校联考物理练习卷.docx VIP
- 期末考试—社区工作案例分析终考.docx
- 复学证明(模板).doc VIP
- 杭州典型历史街区旧建筑改造利用设计.ppt VIP
-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一2015—2018年考研真题试题.pdf VIP
- 江苏开放大学建筑测量 第4次作业.doc
- 妇产科学-子宫颈癌(课件).ppt
- 咳嗽与咳痰(coughandexpectoration).ppt VIP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