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一典型发酵产品红霉素(硫氰酸盐)生产工艺课件.pptxVIP

项目十一典型发酵产品红霉素(硫氰酸盐)生产工艺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目十一;红霉素(erythromycin,Er)是红色糖多孢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其抗菌谱和青霉素G相似,特别对抗酸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大病毒及立克次氏体有抗菌活性。红霉素为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分子是由红霉素内酯、红霉素糖和脱氧氨基己糖三部分组成。;硫氰酸红霉素不仅是兽用抗生素,还是大环内酯类 原料药的母核,是合成国际医药市场上十分畅销的三大半合成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关键中间体原料,从而,奠定了硫氰酸红霉素在国际医药原料药市场上的强势地位。 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开始生产红霉素,80年代 末至90年代初才开始试生产硫氰酸红霉素。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包括我国对硫氰酸红霉素需求的不断上升。;;;斜面孢子特征:高产菌落边缘圆、灰色,中间凸起正中有凹陷、中间白色,个别有梅花型,扎根较深。 斜面培养时间及其变化情况;2、摇瓶菌丝制备 培养基配比为:蔗糖3%,玉米浆1.6%,硫酸铵 0.2%,碳酸钙0.7%,黄豆油0.5mL/300mL三角瓶, 20%NaOH调pH5.5左右。培养条件:在34℃、 220~240rpm摇瓶机振荡培养24h左右。;1、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基配比;2、培养基灭菌 中、小罐及糖、油罐均采用实罐消毒方式进行灭菌,正丙醇采用闷消方式灭菌。发酵罐采用连消方式灭菌。;消毒时,小罐、中罐、油罐及糖罐均预热到70~80℃再进汽。大罐配料时预热到65~70℃时打料。正丙醇管道的消毒压力必须保持在 0.2MPa,消毒45min。丙醇计量罐,一般每周消毒一次。油管道消毒压力0.2MPa,时间为45min左右。糖罐道消毒压力0.3MPa,时间为 60min左右。;3、一级种子培养 培养基灭菌后,罐温降至37℃时,采用微孔压差法将摇动 瓶种子或孢子接入罐中培养。罐温全程控制在34±0.5℃,通入无菌空气,空气流量0.8~1.0vvm,罐压0.05MPa,全程开搅拌,转速140rpm。培养过程中每过段时间需取样作无菌试验,测pH、PMV(指菌体沉淀物体积)值,10h后取样观察菌丝形态,30h开始测黏度。 培养33h左右菌丝形态呈网状,菌丝体粗壮,分枝少,染色 深且均匀,PMV在12%以上,pH回升至6.6左右,无杂菌,即可移入二级种子罐。;4、二级种子罐培养 培养基灭菌后,罐温降至34??时,用压差法将符合质量要 求的一级种子接入二级罐中。全程控制罐温34±0.5℃,空气流量保持0.8~1.0vvm,罐压控制0.05~0.06MPa,全程搅拌,转速130rpm。 培养过程中,每过段时间需取样作无菌试验,测pH、PMV、 粘度,观察菌丝形态。培养13h左右,镜检菌丝呈网状, 菌丝体细、长、直、分枝少,染色均匀,PMV在20%以上,无杂菌,即可移入大罐。;5、发酵罐培养 培养基灭菌后,罐温降到36℃时,将搅拌转速调到80rpm, 空气流量调至3000m3/h,罐压维持在0.025MPa,调溶氧 显示100%,然后停搅拌接种,接种后,罐温控制34±0.5℃,搅拌转速80rpm,空气流量3000m3/h。 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pH,并流加补入糖、醇、油,其原则 是:;6、发酵过程菌丝形态生长变化;1、预处理 将发酵液放入预处理罐,待放到一半时,开启搅拌和空气 搅拌(如有空气搅拌),边放罐边加ZnSO4和15%~20%的NaOH维持pH7.0~8.0,待发酵液放完时,加够ZnSO4,调节pH8.0~8.4。ZnSO4加入量控制在3%~5%(w/v),并控制滤速在8mL/5min以上,ZnSO4尽量少加,然后进板 框压滤机压滤。 发酵液预处理工艺控制点:发酵液的碱化pH控制在8.0~8.4, 滤液pH控制在7.5~8.0,温度20~30℃,滤液单位2500~ 4000U/mL,NaOH配制浓度20%。;2、萃取(采用二级逆流静态提取) 在提取罐中加入上批二级提取的丁酯(如是第一次,则加 入新鲜丁酯),将已经用15%~20%NaOH溶液调好 pH10.1±0.1的碱化液(调碱后的滤液)打入提取罐中。边打边滴入2%的破乳剂。 打完后,开动空气搅拌8~10min。静置1h后分层,转出下 层水相进入另一罐进行二级萃取(新鲜丁酯已经打入备提取用)。 上层丁酯相经碟片式高速离心机分离,分离出清亮透明丁 酯相即为红霉素抽提轻液。;醋酸丁酯萃取工艺控制要点: pH以pH计测定为准,一级萃取pH 10.1±0.1,二级萃取pH 10.5±0.1;醋酸丁酯加入量一级按1/12~1/13(v/v)加入,二级按1/15~1/16(v/v)加入;抽提温度32℃左右;丁酯萃取液要求清亮,无明显乳化层。;3、成盐结晶 将分离轻液打入结晶罐中,升温至43℃,加入1/10(v/v)的饱和食盐水搅拌洗涤15min,然后静置45min分层,分尽下层乳化层和

文档评论(0)

151****10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