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处觅重光 逝水离伤——《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 文 导 入 中国古代词坛上大家不胜枚举,同学们对哪位词人印象最深刻? 我听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一书中称一位词人为“里程碑”式的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评价到词至这位词人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这位词人就是——李煜。 他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却被迫跪伏在赵宋皇帝脚下;他是诗歌的火焰,却不幸降落在风雨飘摇的南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品读他以人生绝笔而成就的千古绝唱——《虞美人》。 目 标 说 明 这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 (PPT展示) 1. 吟咏诗韵,体会词人丰富的愁情; 2. 鉴赏词人抒发愁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3. 领会词作感人至深的深刻原因。 学 生 探 究 一、导学案完成情况介绍 请学科班长为我们介绍导学案完成情况。 二、任务分配 根据导学案完成情况,我将任务进行了分配(PPT展示)。 各小组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时间3分钟。 师 生 共 研 一、预习案处理及诵读 我们先一起来解决预习案中的问题: 1. 字词的读音与它的含义相关,“何时了”解释为什么时候完结、结束,应读“liǎo”;“应犹在”是应该还在之意,“应”字读第一声。 2. “东风”可指东边吹来的风,也可指春风;“雕栏玉砌”实际上指南唐宫殿;“朱颜”指所怀念之人也可指自己。这两处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3.关于这首词的词眼,大家一致认为是“愁”字,下面我就先请一位同学带着愁情将全词朗读一遍。 (A生朗读) 请一位同学从字音、语速、语调三个方面来点评一下。 (B生点评) 语感很敏锐,那就请你再来朗读一遍。 (B生朗读) 很不错!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要是能起伏有致、抑扬顿挫就更好了!这就需要走进词人的内心。 二、愁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方式 刚才的展示中,同学们认为产生愁情的原因是“改”字,那么什么改了呢?愁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请第(? ?)小组的同学点评第(? ?)小组和第(? ?)小组的看法。 (小组点评) 第(? ?)小组的点评很中肯,尤其是对(表现手法、情感归纳)的评价比较准确。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有问题一定要指出并纠正) 我的结论和大家差不多,我把大家的思考整合、提炼了一下:李煜的愁中有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物是人非之无奈。 但是有两个问题我觉得大家的思考可以再深入一点: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2)春花秋月——往事无常、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改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之前已经有学生答出了对比,则问:除了XX和XX,词中还有哪几处对比?) 请大家再次思考后作答。 明确:(1)“往事”中有对过去帝王生活的怀念(引导或点评:一个人除了物质层面的需求,精神世界的追求应该更为重要),对自由、尊严的向往,(引导或点评:国家灭亡,百姓流离失所,他作为一国之君,还应有一种负罪感)无力治国的愧疚。 所以李煜说“故国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又岂能不回首?那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呀! (2)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这三组对比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 明确:是不变的外物和巨变的人事,是永恒与短暂。对比中,李煜写出了人类共有的生存之愁、生命之悲。叶嘉莹先生说,李煜是“以一己回首故国之悲,写出了千古人世的无常之痛”,“把全天下人都‘一网打尽’”。 名 句 赏 析 这愁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李煜不禁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一直以来为评论家及读者赏爱不已,它究竟妙在何处呢?第(? )组已经展示好了,请第(? )组同学点评。 (小组点评) 明确:表现手法为比喻及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 引导: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 春水丰沛,愁情也内涵丰富;春水恣肆,愁情也如此强烈;春水东去永不停歇,愁情也无穷无尽。 这样化虚为实的诗句同学们展示了不少,积累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同学们请看它们各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愁的数量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愁的纷乱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愁之多,愁之纷繁杂乱,愁之连绵不绝 课 文 小 结 愁是千百年来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李煜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剑胆琴心的辛弃疾也曾低吟“而今识尽愁滋味”,两位词人,谁的愁情更能打动你,为什么? 师评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