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反讽手法
著名的《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杰作,也是他最喜欢的作品。她在写给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说:“这部作品太轻松明快,太露光彩,要是可能的话,它需要添几笔阴影,需要理智的情节”。然而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正是它的“太轻松明快,太露光彩”,它的喜剧性特征的运用为大家所共识,而弥漫全书的反讽基调,正是奥斯丁笔下喜剧性的精髓。
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说的是一件事,指的却是这件事的反面;或者它实际所指的比表面所说的意思多或者少”。……反讽运用在文学上,情况比较复杂。它既指语言的修辞技巧,也指隐含在人物、情节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的或暗示或对照技巧、组织结构方法。讽刺,是它的外壳,以“似非而是的反论”方式传达作者的美学评价则是它的内核。
奥斯丁继承欧洲文学的反讽传统,以适度的艺术自觉,熔铸出更为成熟的反讽艺术。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更是让她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创造人物“大概是奥斯丁最感兴趣、最拿手的本领”,她把反讽主要用于人物的塑造。
E·W·福斯特根据人物性格的单一化和多面化,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D.W.哈丁进而从人物塑造手法的角度,把奥斯丁的小说人物相应地分为“漫画人物”和“素描人物”。她在这两类人物的塑造中均大量运用了反讽手法。
一、 形象单一
奥斯丁的每部小说都有一些“扁形人物”(即哈丁所称的“漫画人物”)。他们是性格比较单一,受到叙事者嘲讽的次要人物,是常见的人的个性总结,但以夸大和简化的手法描绘,性格上并无多大发展,只不过因为环境改变而本性略有收敛。《傲慢与偏见》中“扁形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班纳特太太和柯林斯牧师。
1. 班纳特的温度
班纳特太太智力贫乏,喜怒无常,“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最大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在小说第一章,班纳特太太在与班纳特先生谈论彬格莱先生租用尼日斐花园时就有一番精彩表演。这两个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这一句漂亮的开场白里生发出来的——“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举世公认”吗?究竟哪些人公认呢?显然班纳特先生是不承认的,至于“有钱的单身汉”彬格莱,他自己怎么想似乎也无人过问,说到最后,这其实只是班纳特太太的一厢情愿。她滔滔不绝地向丈夫报告彬格莱先生到来的消息。从这个著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班纳特太太说不出讽刺话,说不出警句:她说的话不是太长,便是别别扭扭地成了感情冲动的叫喊;这是智力贫乏、喜怒无常的人的谈吐。由此可以看出,《傲慢与偏见》中的笑料正是来自人物的愚蠢,满脑子错觉、自相矛盾。这里所涉及的不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与现实的矛盾。
班纳特太太还有几番精彩表演,在莉迪亚与韦翰私奔后,她担心女儿的下落和为女儿结婚没有新嫁衣而烦恼的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轮番地受着折磨,引人发笑。再如,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牧师的求婚,结果这位“有钱的单身汉”转眼被邻村卢卡斯家的女儿抢了去。班纳特太太在这一打击下病倒了——至少她自己觉得是病了,与其说为女儿的出路担心,倒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受了挫折。这时,她弟妇的探望使她转悲为喜,用她自己的话说,“你来得正是时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我非常喜欢听你讲的那些——关于长袖子时兴起来的消息”。始而悲叹女儿嫁不出去,转而又为长袖子的时兴感到安慰!这种由不协调产生的笑料比比皆是,正说明了它贯穿始终的喜剧性特点。
2. 柯林斯自利国人的人性扭曲
《傲慢与偏见》中“糊涂,满脑子错觉和自相矛盾”的典型要数柯林斯牧师了。他这个主观主义者生活在对自己的妄自尊大的幻觉中。他盲目自信、装腔作势、扮演着想像中的角色,但同时对贵族德·包尔夫人又自卑自贱,两下里相比,十分滑稽。他尚未出场,就已在信中透出十足的酸劲和市侩气。那笨拙、累赘而又装腔作势的文风把整个人活托出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开口马上把自己的自贱自负、狭隘愚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居高临下,像施舍好处的恩人似地宣布自己准备娶班家的一个女儿,以弥补其继承财产而对其一家的损害。他首先确定以大姐吉英为目标,班纳特太太暗示吉英已有所属,于是“柯林斯撒开吉英不谈,改选伊丽莎白,一下子就选定了——就在班纳特太太拨火的那一刹那之间选定的”。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的一场戏是英国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一番表白,像宣读布道文一样虔诚而有条理, 但也因此显得特别乏味和令人作呕,暴露了他的粗鄙。最妙的还在于出了客厅柯林斯牧师与班纳特太太相会的场面。尽管伊丽莎白用最明白的语言拒绝了他,可是柯林斯认定“这不过是妇女照例说说罢了”,而班纳特太太更不可想像哪个女儿胆敢违拗她那“举世公认的真理”,拒绝求婚者。于是这两个执迷不悟的愚人就互相祝贺起来。这不就是幻觉与现实的绝妙喜剧性对比吗?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奥斯丁塑造“扁形人物”的基本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