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伊开哈仁郭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VIP

新疆和静县伊开哈仁郭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和静县伊开哈仁郭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04年至2005年,新疆地矿局11地质大队对编制中的铁矿床进行了普查和评估,发现了伊开哈仁郭铁矿床,并开启了对该矿床的探测序列。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伊开哈仁郭铁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伊犁微板块之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 (图1) 。构造变动强烈, 区域上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发育。区域上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古元古界那拉提岩群 (Pt1N) 、上泥盆统艾尔肯组灰岩段 (D3als) 、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 (C1d) 、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组 (J1-2s) 。区域上发育的侵入岩有元古代蓟县纪侵入于那拉提岩群之中的色仁乌逊片麻岩 (Sgn) 、元古代青白口纪的浩休托勒盖片麻杂岩 (QnHgn) , 石炭纪侵入岩可分为早石炭世晚期敦德郭勒超单元 (C1D) 、晚石炭世晚期古仍郭勒超单元 (C2G) 。其中敦德郭勒超单元侵入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 同围岩多为侵入接触。围岩常具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为备战铁矿矽卡岩形成时的主要热液提供者, 与成矿关系非常密切。研究区位于阿吾拉勒金、铜、铅、锌、铁成矿区。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的铜、铁、黄铁矿点, 有备战铁矿、胜利四号铜矿、智博铁矿床、古伦沟铁矿床、古仁格纳特铁矿点和夏尔萨拉铁矿等一系列矿床。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下石炭统大拉德地区 矿区内地层总体呈向斜产出, 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及第四系 (图2) 。 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 (C1d) 为矿区主要地层, 总体走向为东西向, 分布在伊开哈仁郭铁矿床北部, 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岩, 局部夹少量灰岩及大理岩, 产状总体南倾, 倾角52°~80°, 为矿体赋存岩系。 2.2 项目 2.2.1 褶皱 矿体附近主要为单斜地层, 倾向总体向北, 矿体向两侧由陡变缓, 倾角由75°~70°变为45°~20°。 2.2.2 第三阶段777控制岩体生成空间 矿区断裂构造见7条, 为压扭性断层, 其次级小断裂走向70°~75°, 控制矿体生成空间。因残坡积覆盖, 断层出露长度较小, 多数地段根据地貌特征进行推测。 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 岩性主要为辉绿玢岩及闪长岩脉。脉岩为成矿后期侵入, 与成矿关系不大, 但对矿体具一定破坏作用。 2.4 一般作用 区内变质作用较强, 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矿区均有表现。 2.4.1 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主要表现在矿床北部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地层发生千枚岩化及片理化。对南部岩体及矿化蚀变带影响较小。 2.4.2 裂、糜棱结构 主要分布于断裂附近, 受压扭性断裂影响, 岩石具碎裂结构、糜棱结构, 具有石香肠构造及牵引拉伸现象。断裂部位岩石呈定向排列, 局部呈条带状分布, 形成似流动状构造, 次生节理、劈理较发育, 破碎较强。 2.4.3 矿物家民树带 主要发育于岩体与大哈拉军山组碳酸岩接触带上, 形成矽卡岩带, 一般宽200~300 m, 蚀变分带明显, 岩性由内向外为矽卡岩、硅化大理岩、大理岩、灰岩。 2.5 围岩侵蚀和矿化 2.5.1 矿体与成矿关系 矿体产于辉绿玢岩及大理岩化灰岩中及其接触带上, 蚀变类型较复杂, 蚀变有矽卡岩化、碳酸盐化、蛇纹岩化、硅化、大理岩化。 ⑴矽卡岩化:矿区矽卡岩化普遍, 多发育于矿体附近, 蚀变以透辉石、绿帘石、纤闪石、硅灰石、石榴石、阳起石、电气石等各类不同矿物组分的矽卡岩为主。蚀变分带不太明显, 磁铁矿体生成与矽卡岩关系密切。 ⑵碳酸盐化:一般在矿体边部发育, 表现为碳酸盐脉, 呈不规则脉状, 为成矿后期残留热液蚀变, 与成矿关系不密切。 ⑶蛇纹岩化:多为成矿期后热液蚀变, 一般沿裂隙或节理发育。主要表现为集合体状或束状纤维蛇纹石, 呈黄绿色, 蜡状薄壳, 具错动划痕, 一般与成矿关系不密切。 ⑷大理岩化及硅化:在接触带边部发育, 一般与矿体距离较远, 可视为矿体尖灭部位。地层中为大理岩化蚀变, 而岩体中则变为硅化。 2.5.2 磁铁矿矿化成矿地质特征 矿体产于辉绿玢岩及大理岩化灰岩中及其接触带上, 其中L1矿体产于大理岩化灰岩中, L2矿体产于闪长玢岩与大理岩化灰岩接触带上, L3矿体产于辉绿玢岩中。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或透镜状, 与矿浆贯入时的容矿空间形态有关。 矿区内主要矿化类型为磁铁矿化、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及极少量孔雀石化。 ⑴磁铁矿化:磁铁矿化多分布于各类矽卡岩中, 呈它形粒状, 粒径0.01~0.3 mm, 为早期生成矿物。当磁铁矿富集到一定程度时, 即形成磁铁矿体。 ⑵磁黄铁矿化:磁黄铁矿生成时间晚于磁铁矿, 早于黄铁矿, 呈它形粒状集合体或细脉状充填于磁铁矿裂隙中, 其内部常为黄铁矿细脉, 颜色略深于黄铁矿,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