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武丨林徽因与京派文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武丨林徽因与京派文学 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文坛上,活跃着一个美丽女性的倩影。她或者组织文化沙龙,构建了现代意义上的都市公 共空间,聚集起一群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群体;或者参与编 辑文学刊物,阐释文学理想,提携文学新人;或者用妙笔生 花的文笔编织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学世界……这就是人们都很熟悉的林徽因。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京派文学的成员,林 徽因在京派文学形成、发展的历史中也曾扮演过举足轻重的 角色,甚至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萧乾称她是京派的 灵魂一点也不夸张。离开了林徽因,京派文学也会在很大程 度上失去了它异彩、浪漫的光芒。 — 1920 年代后期和 30 年代,由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北平因而失去了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功能。但这不仅没有影响 到北平文化的繁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刺激了文化的发展。 北平所拥有的著名大学、自由的学术空气、林立的书局和报 章杂志、浓厚的人文气息对无数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充满着强 烈的诱惑性。有学者曾说:“北京集中了全国第一流的国立大 学和教会大学,是现代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生产网络的枢纽, 具有适合温和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生长的、以国家稳定的知识体制为背景的文化空间。” [i]在这种背景中,许多气质相投或相近的知识分子在都市空间的网络交往中逐渐在北平聚 集,形成了若干带有文化沙龙性质的公共空间。哈贝马斯在谈到西方现代社会发生的公共领域结构转型时曾经说:“‘城市’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中心;在与‘宫廷’的文化政 治对立之中,城市里最突出的是一种文学公共领域,其机制体现为咖啡馆、沙龙以及宴会等。在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遇过程中,那种充满人文色彩的贵族社交遗产通过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公开批评的愉快交谈而成为没落的宫廷公共领域 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过度的桥梁。”[ii]当时北平出现的 以知识分子为中心聚集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具有了 哈贝马斯所称公共领域的特征,这其中最著名的文化沙龙当数林徽因家所在的东城北总布胡同。这个公共空间不仅成为当时众多文人聚集之地,更是思想与思想碰撞、心灵与心灵交流的神圣场所,不少京派作家的文学梦想也在这里得以实现。林徽因 1930 年从沈阳回到北平,她当时居住在东城北总布胡同。由于林徽因独具魅力的精神气质、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及广泛的知识阶层人脉关系,她的这个住所迅速成为当时北平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文化空间,而她本人理所当然地成为沙龙中的灵魂人物。“以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为中枢, 聚集着当时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交往网 络……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建筑空间,也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认同和交往空间,更是一个表征着文化权利和象征资本的文化空间。”[iii]很多人的回 忆和描述都显示出林徽因这位女性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而这也正是西方沙龙的一个显著特点。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 当时和林徽因交往密切,是“太太的客厅”里的常客,费慰梅深为林徽因的风度所倾倒,她后来用文字生动地记录下来: “其他老朋友会记得她是怎样滔滔不绝地垄断了整个谈 话……她的谈话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 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 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她总是聚会的中心和 领袖人物,当她侃侃而谈的时候,爱慕者们总是为她那天马 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句而倾倒。”[iv]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也提到类似的情景:“每到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们来我家聚会,这些伯伯们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曾 留学欧美……在他们的朋友中也有文艺界人士,如作家沈从 文伯伯等……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领域,涉及的面和层 次比较广、深,思想的融会交流有利于共同的视野开阔,真 诚的友谊更带来了精神的力量。”[v]这种活跃的气氛和英国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非常相似。在剑桥自由学术空气的 熏陶下,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人们无所顾忌,无话不谈, “这的的确确是真的,你可以说任何你喜欢的艺术、性或者宗教之类的话题……日子过得令人兴奋,充满惊奇和快乐。我 们必须探寻生活,欣慰的是,我们可以自由地做这一 切。”[vi]“生活的和谐与节奏在布鲁姆斯伯里处处流淌,而这 就是它的精髓所在……而对于像布鲁姆斯伯里这样的文化群体而言,友谊重于爱情,审美创造重于爱情的结晶;它的 和谐性不仅在于相似,更在于相互间的互补性和创造性。”[vii] 正是这样的交流产生了思想的火花,萌生出无数艺术的灵感, 在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它没有产生我们嘴皮子上迸来 迸去的被称为才智的昏暗的电光,而是产生了更加深层的、微妙的、隐秘的光芒,也就是理性交流的炽热的黄色火 焰。”[viii]而林徽因在“太太的客厅”中的角色正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沙龙中的弗吉尼亚﹒伍尔芙相似,她们都才华横溢,富有亲和力,当仁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