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教学设计精选5篇.pdf

戴望舒的《雨巷》教学设计精选5篇.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戴望舒的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 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我 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 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 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 究竟。(板书课题) 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板书课题) 一、美读 走进雨巷 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 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 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 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 “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 感悟雨巷 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 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 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 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 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 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王十朋《点绛唇 素香丁香》 小结:因此,选择意象时,一定要做到“象情并茂”(板书)。 3.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要让“我”与“姑娘”在“雨巷”中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邂逅?“雨巷”象 征了什么? “雨巷”换成车水马龙的大街如何?(太快) “雨巷”换成灯红酒绿的ktv如何?(太闹) 小结:由此观之,“雨巷”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达到“境 情并茂”(板书)。 4.请你猜一猜:老师会把上面的板书勾勒成什么?(一把雨伞或者一个雨字) 5.请你议一议:《雨巷》,有人说它是爱情诗,有人说它是政治诗,还有人说它是哲理诗?你的观 点呢?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解读,期待你的个性解读…… 姑娘==姑娘 爱情诗;姑娘==我 政治诗; 姑娘==理想 哲理诗 插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探究,言之成理即可,不求好答案,只求会思考。 6.请你写一写: ①请你根据《雨巷》内容,改写《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灯火阑珊处”。 ②描述你心目中的“丁香般的姑娘”的形象。 ③从“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4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写一首诗。 (任选一个,此处机动处理) 插入片段作文:《丁香般的姑娘》(吴品云) 《丁香般的姑娘》(邓桃芳) 三、展读 领取雨巷 《雨巷对话版》(吴品云)(朗读此诗 机动) 《泪中雨巷》(吴品云) 《邂逅雨巷》(赖广祥) 《走过人生的雨巷》(赖广祥) 《丁香花》(歌曲 唐磊演唱) 结语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雨巷,湿漉漉的心情,撑着油纸伞的我,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美丽而浪漫,朦胧而忧伤,让我们回味绵长,久久难忘…… 配乐诗朗诵视频欣赏:《雨巷》吴品云朗诵(机动) 戴望舒的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潜力目标 透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潜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