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VIP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culture广义: 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 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马克思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选必2选必3选必1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1、2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4、5课)三、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7、8课)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10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11、12、13课)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多样性地域文化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交互性传承、保护、共享传承性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农为本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这幅图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 ——课本P2思考:结合材料,谈谈看你眼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标要求】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结合教材,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阶段时期表现起源远古时期多元起源 → 多元一体奠基先秦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发展秦汉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主流。魏晋隋唐儒、佛、道交汇融通,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宋元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传承与转折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明清之际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钳制了思想,禁锢了文化)冲击与复兴近代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潮流。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元一体北狄西戎东夷华夏南蛮多元起源远古时期②核心区域: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③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①文明摇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p10先秦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仁”: 仁者爱人; 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百家争鸣”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战国时期 儒家—拿得起—有为—入世—仁道家—放得下—无为—避世—道佛家—想的开—解脱—出世—空 秦汉秦汉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尊崇儒术“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及其特点?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他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意义:(1)积极: ①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②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独尊地位【史纲上】 使儒学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史纲上】(2)消极: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史纲上】“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魏晋隋唐中华文化的文化融合与发展时期思考:结合史实,说明此时期中华文化面临的社会背景以及其自身的发展历程。背景: 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史纲上】 东汉初,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洛阳白马寺【史纲上】 ②东汉末年,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兴起,如:太平道等【史纲上】 ③魏晋社会动荡 ④隋唐统一繁荣发展历程:①两汉:儒、释、道交汇融合 ②魏晋:玄学盛行 ③隋唐:辉煌灿烂 (1)隋:三教合归儒【史纲上】 (2)唐:a.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如禅宗【史纲上】 b.传统儒学获得创新与发展: 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史纲上】《三教图》身外心中宋元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理在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