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民歌的形态与风格差异南、北侗族音乐形态及传承的比较研究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根据单词的异同,以及一些具有特定的语法现象和特征的语音特征,它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分。两个方言区的划分以贵州省锦屏县南部的启蒙(地名)到湖南省靖州西部的烂泥冲(地名)为界。其中北部方言区(俗称“北侗”)包括三个土语区:第一土语区包括天柱(石洞)、三穗(款场)、剑河(小广)等地;第二土语区包括天柱(柱溪)、新晃(中寨)等地;第三土语区包括锦屏(大同)、靖州(烂泥冲)等地。侗族南部方言区(俗称“南侗”)同样包括三个土语区:第一土语区包括榕江(车江)、通道(垅城)、龙胜(平等)、三江(程阳)、锦屏(启蒙)、黎平(洪州)等地;第二土语区包括黎平(水口)、榕江(寨蒿)、从江(贯洞)、三江(和里)等地;第三土语区包括融水(寨远)、镇远(报京)等地。
两大方言区的侗族人民除了所持方言不同外,由于地域地貌等自然环境的不同,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交融程度等不同因素,导致侗族内部发生了语言和习俗的不同程度的变异,使得不同方言区的侗族民众在各自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出现了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音乐文化方面,南北两个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形态差异极大,成为一种较为奇特的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 南满洲国歌曲的基本特点与北满洲国歌曲的基本特征相比
(一) 满族拦路歌的演唱程序及演唱内容
南侗民歌种类繁多,按照体裁和内容可划分为:大歌(如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情歌(如琵琶歌、牛腿琴歌、笛子歌、山歌、流水歌、喉路歌鼟);礼俗歌(如拦路歌、踩堂歌、酒歌、款歌);戏歌(如琵琶叙事歌、牛腿琴叙事歌)。
南侗民歌的基本特征是旋律平缓温柔、优美婉转,含蓄内敛,听似潺潺流水的山涧之音,饱含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古韵和忧伤。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南侗民歌有琵琶歌、拦路歌、通道喉路歌鼟及最具盛名的侗族大歌。
南侗的琵琶歌,当地称之为嘎琵琶(galbicpac),是一种融入了器乐、声乐为一体的说唱艺术。南侗琵琶歌最大的特色是以单人独唱为核心,边弹边唱,其弹唱技巧精湛、跳跃欢快,语气变化繁多,引人入胜,让听者跟随着琵琶歌演唱者的情绪变化而欢呼雀跃,时而悲哀凄切,让人如痴如醉、身临其境。这种边弹边唱的形式,歌师与听众相隔咫尺,利于情感表达与交流,弹唱者一般为才华横溢的琵琶歌师,且弹唱的大多是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还有一种弹唱的形式与以上那种稍有区别,表演形式是一人弹一人唱,或多人一齐弹唱,这种形式弹唱的都是较短小的琵琶歌。南侗琵琶歌,所采用语言是本民族方言,旋律朗朗上口,方便记忆,便于流传。侗族琵琶歌的表演场所没有太多讲究,在戏台、田间地头、鼓楼、桥亭民居,都是很好的弹唱场地。在弹唱时,为了加强唱词的语气语调,演唱者常用假声提高八度来演唱。弹唱侗族琵琶歌要遵循一定程序,通常按序歌—正歌—散歌的程序进行演唱。南侗琵琶歌的歌词非常讲究韵律,一首优秀的琵琶歌,歌曲结构非常严谨,大多含有三韵,即正韵(脚韵)、勾韵(腰韵)、内韵(间韵)。三韵紧紧相扣,念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婉转。侗家男女青年在“行歌坐夜”时也离不开琵琶歌,他们把弹唱琵琶当作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当作约会与求爱的信号,当作谈恋爱的一种文明的手段。
拦路歌是侗族的一种礼俗歌,侗语人称“嘎莎困”(gal sagp kuenp),意为用歌来拦挡道路。拦路歌通常在两种情况下演唱:一是在迎亲的时候;二是美好佳节期间邀请其他寨子的歌班来演出时。迎亲时女方村寨的青年用板凳等物体挡在路上当障碍物,或手牵手横站在路上,当接亲的客人来到时,女方拦路者就以歌唱的方式拦路,男方来客必须以唱来回答,以歌开路,才能顺利进寨。节庆时,当客人到寨时,主人便拦在路上用歌发问,来客以歌对答,唱答均灵活巧妙,显示了侗家人的智慧。拦路歌有时也用于挽留客人,当客人准备归家了,主人于出寨路上设障甚至摆酒,演唱挽留客人的拦路歌,以表难舍难分的心情,并提出挽留的理由。客人同时要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并回答必须回去的理由。侗族拦路歌唱词幽默有趣,灵活机智,常能引起欢笑阵阵。侗族拦路歌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主旋律常常在低声部,而高声部却成为它的派生,这样一来改变了和声音乐中主旋律在上的习惯。拦路歌中使用的调式、和声基本上以羽调式为主。侗族拦路歌产生于集体交往的特定民俗活动中,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诠释着一个民族的深厚内涵。
侗族喉路歌是由于歌中用“喉路”作衬词而得名的,它是多声部民间歌唱形式,由多名男子或多名女子对唱表演,既有两个声部的合唱,也有单声部的齐唱,有抒情的,也有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与叙事兼容的。侗族喉路歌歌词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了侗家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侗族悠久的历史、生产劳作、社会交际、道德伦理、谈情说爱等等。整体上来讲可分为叙事歌与抒情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