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盐分及碱金属的关系
1 煤中氯氯化钾的分布
氯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在燃烧和加热过程中,大部分以hcl的形式释放。一般认为煤中氯含量超过0.25%时,就会腐蚀设备,并在设备中产生结皮和堵塞现象,设备长期使用低氯煤也会带来破坏作用。有文献报道,欧洲排放的HCl有75%来自燃煤过程,是环境中HCl污染的最大人为来源。
氯在煤中的赋存形式有:以Cl-形态与金属阳离子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以游离的Cl-存在于矿物颗粒间的水溶液及煤层孔隙水溶液之中;氯离子半径与羟基(OH-)离子半径(0.14 mm)相近,可以取代羟基,存在于羟基化合物的晶格中。早期的研究认为煤中氯都是以碱金属氯化物的形式存在,可能存在少量的钙盐和镁盐氯化物。Cox认为煤中氯83%是以无机氯化物形式存在,17%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煤中,基本没有共价键的氯。Frank E.Huggins和Gerald P.Huffman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证明了氯主要以氯离子形式存在煤的水分中,通过有机离子,如极性含氮官能团或碱性羟基,吸附在煤微孔和裂隙的表面,这些极性官能团与显微组分存在十分强的作用力。A.Jimenez,et.al研究氯在镜煤、亮煤和相关地层中的分布,认为氯与煤中有机部分有关,某些煤样含有以氯化钠和氯化钾形式存在的氯。M.Rosa Martinez-Tarazonaet.al研究西班牙中部Asturian煤田的两种高挥发分褐煤(氯含量约1.0%)中氯的存在形式,认为氯含量与煤的灰分呈反比,主要与煤中有机物有关,大部分氯存在于煤的晶格里。
对煤中氯究竟以何种赋存形态存在在煤中,国内外仍存在争议,煤中氯的赋存形式与成煤环境、煤种、煤层、产地、成煤植物、地质条件、地下水以及地热、地压等有紧密联系。因此,了解煤中氯的赋存形态,有效减少煤中氯在利用过程对环境和设备的危害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2 空气干燥基煤中亚硝酸盐的分离和测定
本文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伏尔哈德法)(GB/T3558-1996)对40多个煤样进行氯分析。取粒度小于0.2 mm的空气干燥基煤样1 g,放入内盛3 g艾氏卡混合剂的坩埚中混匀,再用2 g艾氏卡混合剂混合覆盖,将坩埚送入马弗炉逐渐由室温升至680±20℃,加热3 h将煤中氯转化为氯化物。用沸水浸取,在酸性介质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硫酸铁铵作指示剂,硫氰酸钾溶液滴定,通过计算硝酸银溶液的实际消耗量计算煤中氯的含量,同时对试验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中氟和煤灰氧化物分析。
3 结果和分析
3.1 煤中氯含量的分布
图1给出了煤中氯含量的分布。从图中可见我国煤样的氯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0.0197%,试验煤样的氯含量都在0.050%以下,其中含量小于0.01%的煤样占24%,范围0.01%~0.02%的约占41%,0.02%~0.03%的约占17%,0.03%~0.04%的约占7%,0.04%~0.05%的约占10%。图2为不同煤种的氯含量比较,石煤和煤矸石的氯含量较低,并且比较接近,平均约为0.0125%。烟煤的平均氯含量最高,约为0.0246%,褐煤次之。
氯含量较高的煤样主要来自河南、山西、四川和辽宁等地,赵峰华认为山西煤中氯含量偏高的原因是山西的煤层属于华北石炭二叠纪,华北气候干旱导致了煤中氯的富集,而华南气候潮湿导致了煤中氯的淋出。除了气候的影响以外,岩浆热液等也会影响附近煤矿的氯含量。煤中氯可能来源于碱性、偏碱性岩浆晚期热液,四川煤层氯含量偏高是与当地存在陆地盐有一定关系。
3.2 煤中氯与固定碳的含量关系
为了全面、系统地认识煤中氯特性,对本次试验得到的40多组数据,结合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中煤中氯数据[2,3,4,5,8,9,10,11,12],共167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煤中氯与煤阶的关系。
图3~图7是煤中氯含量与煤的挥发分、固定碳、灰分、水分之间的关系。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呈正比,挥发分越高,煤中氯的含量越高。(图3、4)图5为煤中氯含量与固定碳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固定碳含量与煤中氯的含量存在一个反比关系,固定碳含量越高,煤中氯含量减少。从图6可以看出,煤中氯含量与灰分存在一个反比的关系,灰分在0~40%范围内,煤中氯的变化较大,当灰分大于40%以后,煤中氯的含量都落在0.2%的范围以内,而当灰分继续增大到65%以后,煤中氯的含量很低,接近零。通常认为越低的灰分暗示着越高的氯含量,表明煤中氯的存在形式与煤的有机成分有关,这与其他学者研究高氯煤所得的结论相似。
图7为煤的水分与氯含量的关系,水分接近零时,煤中氯含量较低。据文献报道,煤中氯与煤样内在水分有关。但是,煤样分析得到的是外在水分,很难确定水分与煤中氯的关系。
氟(F)和氯(Cl)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