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越长江的公路网;下层为宽14米、全长6772米的双轨复线铁路桥,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
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大桥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
[1]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的著名景点之一,以“天堑飞虹”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大桥建设8年,耗资2.87577亿人民币,耗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中文名
南京长江大桥
外文名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桥梁长度
公路4589米、铁路6772米
桥梁类型
公路铁路两用桥
建造时间
1960年1月18日
通车时间
1968.9月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
地理位置
下关宝塔桥——浦口区
1建设历程
? 建设背景
? 设计
? 建设
? 通车
2管理维护
3桥梁建筑
? 结构
? 主要部分
4重要意义
5存废争议
6参与单位
建设历程编辑
建设背景
南京长江大桥
20世纪初开通的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在南京被隔断在长江两岸无法贯通,过江客货都要乘船摆渡,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
[2]1918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请法国桥梁专家在南京进行建桥的勘测,但没有结果。
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约翰?华达尔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
此后,国民政府又先后于1936年和1946年两次考虑建桥,但因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而作罢。
1933年10月22日,下关煤炭港至浦口开通了中国首个火车轮渡。
1949年前后运力为每日20渡,新中国成立后将运力提高到1958年的每日100渡,但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长江天堑成为京沪铁路的严重瓶颈。
设计
1956年,武汉长江
南京长江大桥夜景
大桥还在建设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武汉大桥的设计施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而南京大桥的设计工作全部由中国完成。
1956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同年5月,铁道部设计总局大桥设计事务所接受了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的任务,开始进行大桥草测工作,12月完成草测。
1957年8月,《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提出燕子矶上游下三山、上元门煤炭港和宝塔桥3个桥址方案,并送铁道部审查。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铁道部将大桥设计事务所合并到大桥工程局。
1958年初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任务改交大桥工程局承担,在大桥工程局成立了以王序森为组长的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组。
1958年8月确定宝塔桥桥址方案为桥址建议方案,决定按公路、铁路两用桥设计。8月,开始南京长江大桥初测工作,12月完成。
1958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由江苏省省长惠浴宇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彭冲、彭敏、王治平。建设委员会选定了宝塔桥桥址方案,提出大桥按铁路、公路两用桥设计,考虑桥下可通航万吨级海轮,兼顾城市需要和对美观的要求,并且要求大桥的修建应遵循“多、快、好、省”的方针。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决定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大桥的建设,铁道部发动全国有关方面共同攻关。
1958年10月,铁道部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武汉召开南京长江大桥技术协作会议,还成立了以同济大学桥梁专家李国豪为主任委员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经过多方协作,大桥工程局在胡兢铭主持起草的《设计意见书》的基础上完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方案。设计工作由大桥局总工程师梅旸春主持,得到了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李国豪、张维、谷德振等专家参加了设计。大桥正桥钢梁设计由王序森主持,大桥现场设计由曹祯主持,引桥和桥头堡的设计由王伟民、周璞负责。
1959年1月南京大桥定测工作开始,6月完成。
1960年5月批准了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钟训正提出的南京大桥桥头堡为复堡式红旗方案。
1960年6月,大桥工程局编就南京大桥技术设计文件报铁道部鉴定,大桥总体建设方案编制完成。
1961年4月得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一.doc
- 员工绩效考评要素表.doc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doc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大全.docx
- 幼儿园大班家教工作总结0.doc
- 业务员提成方案.doc
- 《陈丹青音乐笔记》03版.doc
- 请求协助函范本.doc
- 中国智能温度监控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流量检测积算仪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流量演算器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流量演算仪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温度曲线测试仪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温感探测器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消费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温控仪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液体流量计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液位控制器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 中国智能液位仪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