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大都与明北京的多重方城中心
在世界首都的历史上,原大都和明清时期的北京“多重方城中轴线”规划是当时世界的杰作。北京建都始于1153年,当时金朝迁都燕京并改称中都。自此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以及民国,直至1949年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迄今已有850年历史。北京建都的历史如此之久,在我国七大古都中仅次于长安和洛阳。这段由女真、蒙、汉、满族先后称帝的过程,也是古都北京规划形制的过程。
金朝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金中都(今北京宣武区西郊)是依托辽的陪都南京城(即唐的幽州城旧址)扩建为北方半个中国(淮河以北)的都城。元大都是在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灭金几十余年以后的1267年,忽必烈到了中都,看到战后的中都宫阙殿宇仍是一片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废墟。当他驻跸在位于中都东北郊的金离宫琼华岛大宁宫后,即以此为中心(今北海公园),开始选址规划建设了比金中都大得多的新城元大都。以后又在元大都城基础上改建新建了明清北京城。以紫禁城的皇城为中心的明北京内城(今二环路内)是1421年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前改建重建的。后于1553年明中期时扩建了外城。清承明制,沿用了明北京的内外城,同时在西郊风景区大建离宫别院。
北京在封建社会后期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连续地建为都城?这是因为它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战略地理位置。而且建都以前的北京,也早已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后来从金朝开始,塞外少数民族女真蒙古、满族称帝南下看中了北京的战略地位所以把它建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只有建都北京,面南背北,才能够一方面有利于南下中原,统治全国另一方面又可以背依塞外后方,无后顾之忧。金元清因此没有一个是短命的弱小王朝。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也是看中了北京的战略优势。他对于“君主华夷,北京实为都会,控四夷以制天下”是早已胸有成竹的了(《明朝十六皇帝》第71页,紫禁城出版社)。这位汉族皇帝还深思熟虑决心在长城脚下的昌平天寿山选定了祖坟基地,用以警示子孙,永不离却北京。今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十三陵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金、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的基本布局程式
金元明清四代王朝的北京都城规划,全是“多重方城中轴”的布局形制。这种形制严格讲求中正方直,体现封建等级秩度,并形成了一整套基本布局的程式。古都北京的这种布局程式,首先是多重同心的方城(包括宫城——城皇——大城或内城,直至后来建筑外城)。所谓同心,不一定就是几何中心。所谓方城,明清内城的西北角,并不是直角,外城的南城墙,也带有弯曲。二是中轴线贯穿南北,主宰城市的全局三是宫城居中,御苑居左,皇城围绕宫城,不可分割,同属”民不得入的禁区。四是街道纵横.有主有次,大街直通城门,布局如棋盘。五是皇城以外四周,连同外城是遍布民居的市区。六是各类建筑等级有制、布置有序。金、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北京,城址、规模以及建筑形制等有所不同,但是规划的基本布局程式和运用则前承后续,并不因为改朝换代或少数民族称帝而改变或者废止。我们知道,南方古都由于地形等原因,外城往往不可能方正,但是皇城与宫城必定是方正端庄的。古代的城制指出:“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卫君之城在内,是皇城禁区,所以必须方正为准。
那么以上这套“方城中轴”的都城规划布局的基本程式.究竟从何而来?来源于中华文明古国的礼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背市”。历史证明,金、元、清少数民族建都北京之所以能够百年或几百年主宰中华民族大家庭,且能安邦治国、长盛不衰,单依靠军事力量,是不够的,而更关键的还在于行汉法、汉制、用汉人,从而逐步地实施“文治”,即以以礼治国”的国策。由此可见,“得天下在马上,治天下不能在马上”,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所以明太祖朱元璋说:“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周礼·考工记》正是中国古代都城布局严整有序、历代王朝必遵的一部礼制经典。
北京在13世纪的元大都时期,就开始享誉世界。《马可波罗行记》记载的元大都是“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还说大都的繁盛是当时“世界诸城无与伦比”的。雄伟壮丽、规整有序的元大都简直使这位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为之倾倒。而建在元大都基础上的明清北京古都更是后来居上,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20世纪,不但为外国文物考古或古典建筑研究的学者所赞扬,30年代还受到世界著名的现代派建筑大师法国勒·柯必西(Le Corbusier)的特别推崇。他称赞道:“北平”的“故都’规划因为有预见性,所以建设才能合理。其中的宫室建筑和城市建设皆为几何形的布局。而通过几何形的直角和直线,还可以表达人类的伟大、光荣与胜利的精神。所谓艺术和高超的创造力,就在于能够体现这种纯粹的秩序。中国是有这种文明的国家,所以应当学习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