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三国》三项原则还原、比较、分析
易仲天教授是近年来著名的三国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三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很受欢迎。易教授知识丰富,理论素质高。在《江东北部品三国》的《白玉河东去》中,他说:“事实上,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个特点和三个形象。”。一种是正史上记载的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史学家主张的样子。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就是‘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历史有没有‘真相’?有。能不能弄清楚?难。至少,弄清楚三国的历史真相,很难。……第二种是文艺作品包括小说和戏剧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文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子,比如《三国演义》和各种‘三国戏’。……还有一种是老百姓主张的样子,是一般民众心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比如各种民间传说和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也包括我们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形象”(P5~6)。鉴于这三种形象的区别与联系,“这就又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要‘还原’,就是告诉大家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二是要‘比较’,就是看看三种形象究竟有什么不同。三是要‘分析’,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为什么会变成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三项工作,来为大家品读三国。”(P9)这实际上就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为人们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出了三项准则。
拜读了《品三国》之后,私下以为易教授在贯彻这三项原则时,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一、把襄阳、赤壁之战说成曹刘之战不能成立;二、曹操一封信促成孙刘联盟的提法不妥;三、《白衣渡江》引用了《吕蒙传》上两条错误史料。于是产生了补正之念,即对《品三国》不完善的地方给予补充,使其更加完善。
一、 “公至赤壁之战”
易教授在《品三国》的第20集《兵临城下》中谈到襄阳、赤壁之战时说:“曹操发动这场战争,原本就不是冲着孙权来的。《武帝纪》说得很清楚:‘公自江陵征刘备’,‘公至赤壁与备战。’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也包括后来的赤壁之战,原本是曹刘之战,孙权是被拖下水的。既然曹操打的是刘备,夺的是荆州,并不关孙权什么事。”(P159)在这里易教授把襄阳、赤壁之战说成曹刘之战,这种提法不妥之处有三:
1、 第三,与同在西方的“先破公军”比
我们先看原文,“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喜救合肥。权闻喜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P30~31)我们再看《吴主传》,“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P1117~1118)把二者加以对比,《武帝纪》上的破绽就显现出来了。主要表现是:
(1)易教授引证这两条史料说襄阳、赤壁之战就是曹刘之战时,孙刘已经结盟。“公自江陵征刘备”和“公至赤壁与备战”是易中天把襄阳、赤壁之战说成是曹刘之战的一个重要依据。殊不知,那时孙刘已经结盟,如“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P1118)
(2)易教授在引证这两条史料说襄阳、赤壁之战就是曹刘之战时,赤壁之战已经结束。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10月,如冯君实主编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在208年上写道:“10月,刘备、孙权联合与操战于赤壁,操大败。”(P127)而《武帝纪》上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喜救合肥。”(P30)其实,这时赤壁大战已经结束,而《吴主传》上讲得清楚,赤壁之战后,孙权才乘胜进攻合肥,并且“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救合肥。”(P1118)其实只要易教授稍加注意,在这两条史料后面的注上就有“孙盛《异中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P31~32)
2、 “三起两落”—屏孙权于襄阳、赤壁战争之外。
曹操发动的灭刘表的襄阳之战,就是要占据襄阳,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如诸葛亮所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P912)并为刘备制定了先夺取荆、益两州,再相机夺取中原的战略。再如原来在刘表帐下,后来到了孙权那里的甘宁,一次对孙权说:“今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