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教材针灸学特殊针具刺法课件.pptxVIP

十四五教材针灸学特殊针具刺法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特殊针具刺法;;一、三棱针法;;;(一)操作方法;1.持针方法 ;2.针刺方法 ; (1)点刺法 ;此法多用于指、趾末端和头面、耳部,如十宣、十二井穴、印堂、攒竹、耳尖等穴。;(2)散刺法 ;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3)刺络法 ;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肘膝关节附近等有较明显浅表血络或静脉的部位。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4)挑刺法 ;此法常用于比较平坦的利于挑提牵拉的部位,如背俞穴。该法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病、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较顽固的反复发作性疾病。;3.出血量及疗程 ;(二)适应范围;(三)注意事项;4.血管瘤部位、不明原因的肿块部位禁刺。 5.应注意避免伤及大动脉。 6.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禁用。;二、皮肤针法;;;(一)操作方法;1.持针方法 ;2.叩刺方法 ;3.刺激强度 ;(2)强刺激 叩刺力度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略长;施术部位皮肤明显潮红、湿润,有较明显的出血点或渗出;患者有较明显的痛感。适用于年壮体强者,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3)中刺激 叩刺的力度介于弱、强刺激之间;施术部位皮肤潮红,有少量出血点或渗出;患者稍感疼痛。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和身体各个部位。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二)叩刺部位;(三)适用范围;(四)注意事项;三、皮内针法;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下组织中,并较长时间留针,产生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埋针法”。其特点是可以长时间刺激,同时患者还可根据病情需要自行按压以强化刺激。;皮内针是用不锈钢特制的小针,分为颗粒型(麦粒型)和揿钉型两种。其中颗粒型的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揿钉型(图钉型)的针身长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图5-40)。;(一)操作方法;(二)适用范围;(三)注意事项;四、火针法;;;(一)操作方法;1.烧针 ;2.针刺方法 ;(1)点刺法 在腧穴上施以单针点刺。 (2)密刺法 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密集刺激,每针间隔不超过1cm。 (3)散刺法 ???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疏散刺激,每针间隔2cm左右。 (4)围刺法 围绕体表病灶周围施以多针刺激,针刺点在病灶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 (5)刺络法 用火针刺入体表瘀滞的血络,放出适量的血液。;3.针刺深度 ;(二)适用范围;(三)注意事项;五、芒针法;;;(一)操作方法;1.进针 ;2.行针 ;3.出针 ;(二)适用范围;(三)注意事项;;;六、针刀疗法;应用针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技术,称为针刀疗法。针刀疗法是在古代“九针”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针刺和局部微创手术的双重治疗作用。 常用针刀刀具因针刀柄形状、针刀身直径不同分为Ⅰ型和Ⅱ型针刀。Ⅰ型针刀,刀柄为扁平葫芦形,刀身直径1mm;Ⅱ型针刀,刀柄为梯形葫芦状,刀身直径3mm。;1.针刀的持针方法 2.针刀进针的四步规程 3.针刀手术入路的定位标志 4.常用针刀刀法 ;1.针刀的持针方法 ;2.针刀进针的四步规程 ;(3)加压分离 刺手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托住针体,稍加压力不使刺破皮肤,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刀口线与重要血管、神经以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 (4)刺入 当继续加压,感到一种坚硬感时,说明刀口下皮肤已被推挤到接近骨质,稍一加压,即可穿过皮肤。穿过皮肤后,进针点处凹陷基本消失,此时可根据需要施行手术进行治疗。;3.针刀手术入路的定位标志;4.常用针刀刀法;(3)提插切开剥离法 用一只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走行一致,刀刃到达病变部位以后,切开第1刀,然后当针刀提至病变组织外,再向下插入,切开第2刀,一般提插3~5刀为宜。适用于粘连面大、粘连重的病变,如韧带粘连、肌腱挛缩、关节囊病变等。;(4)骨面铲剥法 指针刀到达骨面,刀刃沿骨面或骨嵴切开与骨面连接的软组织的方法。铲剥法适用于骨质表面或骨质边缘的软组织(肌肉起止点、韧带及筋膜的骨附着点)病变,如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等。;(5)通透剥离法 指将刀锋及刀身深入至粘连组织的两层之间,在两层组织之间(有大片粘连病变时)以扇形的轨迹予以剥离的方法。适用于腱鞘囊肿、滑囊积液、肩峰下滑囊炎、髌下脂肪垫损伤等疾病。;(二)适用范围;(三)注意事项;感谢观看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