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助人行为材料.pptx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第十三章助人行为 本 章 要 点*助人行为的概念*助人行为的理论*责任分散效应*助人的决策过程*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作用力理论*提高助人行为的方法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第四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第十三章助人行为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一、助人行为的概念 二、人帮助别人的原因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一、助人行为的概念(一)助人行为与利他行为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根据助人行为的动机性质,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即利他行为 (Altruism)。另一类助人行为具有个人意图。与利他主义的慈善行为相比,有些助人行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发生的。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二)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分享行为、捐献行为、合作行为、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同情行为等。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三)三种社会期望行为的关系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图13-1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关系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二、人帮助别人的原因(一)社会生物学解释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达尔文:物竞天择的自然过程中,有利他天性的生物将有更好的种族存留机会,从而使它们的物种能够留存下来。(二)社会交换论观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一个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三)社会规范论观点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各种社会对人们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人应当帮助对自己有善意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们。由于这一规范的存在及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人的长期影响,使人都获得了报答别人善意和帮助的观点。(四)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1.交互利他行为理论交互利他行为(reciprocal altruism)理论认为,只要利他者能够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从受惠者那里获得回馈式的收 益,那么促使人类在非亲属之间产生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就 能够得以进化(参见巴斯,2007)。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2.社会契约理论进化心理学家(Cosmides Tooby,1992)提出了社会 契约理论来解释人类合作性交换活动的进化过程,并特别致力于探究人类如何来解决欺骗问题(参见巴斯,2007),认为人类已经进化出了5种能力来解决社会交换中的欺骗问题,从而确保交换活动得到保障,包括:人类必须识别其他的个体、记住与不同个体的交换历史、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需要和愿望、识别其他人的需要和愿望、并用代价和收益来 对各种不同的交换事物进行表征。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一、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二、社会作用力理论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一、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一)责任分散假设拉特纳和达利两位心理学家没有像媒体那样用人的良心泯灭来解释事件,而是假设,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有很多旁观者在场,那么任何一个旁观者出面帮忙的可能性都不大。这里可能的原因是:可能助人者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单个人责任感的降低。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二)责任分散的实验验证1. 紧急报警实验被试:男性大学生实验情境:在填写问卷时,通过通风孔,向屋子灌送表明紧急情况的烟雾。研究真实目的:测量被试是否向实验者报告紧急情况、报告的速度如何;考察别人的在场是否会影响被试的行为。实验的结果:当被试单独一人在屋里时,75%的被试在发现烟雾之后的6分钟内报告。其中50%的被试在两分钟内就作出了反应。而当被试与其他人一起在屋里时,报告的比例明显降低至38%~10%。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2. 紧急助人实验(拉特纳和达利,1968 )实验情境:大学生被试被请到实验室与其他大学生讨论大学生活问题。让被试相信,各个讨论者不相互见面,而是在小隔间里以电话系统讨论更好。实验条件:①被试独自与另一个人讨论;②让被试相信除自己之外还有另外两个人;③让被试相信,一起讨论的有6个人。(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被试参加)讨论开始时,其中一个讨论者(实际为标准化的录音)发言时谈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发过癫痫病。当再轮到这个讨论者的 声音在电话中出现时,他表现出癫痫再次发作的声音,“我 要死了…呃…救命…呃呃…发作了…呃。”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旁观者越多,助人比率下降,而作出助人决策消耗时间增长。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3. 不幸女士实验实验情境:一位女实验员安排好被试填写一张问卷后, 穿过门帘到隔

文档评论(0)

伊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