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导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他以清新的笔触,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晋的陶渊明。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他的《饮酒(其五)》,通过这首诗,去感受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饮酒(其五)陶渊明第二十六课 诗词五首
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陶渊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 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初步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3、感受诗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本诗主要表现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劳动之余,饮酒之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此种情味,何其隽永。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陶渊明生平 (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家境没落,出身微寒。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二十岁入仕,痛感世道的险恶,人生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出仕”、“入仕”间徘徊。四十一岁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早年生活仕宦生涯隐居生活
诗文诵读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词解析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问君;尔作者自问;如此,这样心远指心和世俗远离。只要心远离尘俗,就自然会觉得所居之地偏僻幽静。东篱东边的篱笆。自陶渊明这首诗后,“东篱”可指代菊圃。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山气;日夕山间的云气;傍晚相与一起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感觉不到车马往来的喧嚣。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内心超凡脱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之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山间的云气甚佳,鸟儿结伴从远处飞返。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理解诗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归隐后的美景与生活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谛
0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请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0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只要人心恬淡宁静,即使身处闹市,也像住在偏僻幽静的地方一样。
“悠然”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世后自得、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见”字,写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惬意。0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景物衬托的写作手法,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形象。秋天,诗人手提竹篮悠闲地走出茅屋,远远望见一簇簇菊花在院内的篱笆下静静地开放着,于是信步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诗人不时地缓缓抬起头来,悠然间,远处的南山美景尽收眼底。
0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①这两句借景抒情,描写了眼前景物,进一步丰富了诗人悠然见南山时的美妙意境,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②这两句动静结合的手法,静的是云气,动的是飞鸟,写出了南山黄昏时云气绯红、鸟结伴归巢的优美景象。
05.用自己的话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文章主旨 融情入景,通过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板书设计心远地偏超凡脱俗采菊见山山气飞鸟真意忘言真意忘言归隐之意反璞归真景情理饮酒(其五)
艺术特色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在写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