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资经营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上海港抓住发展机遇,迅速达到世界潮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集成了世界的港口。
一、 上海港集装箱装卸生产发展阶段1994年—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4个阶段
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重要标志的集装箱运输,上海港集装箱产业发展壮大历经了生产起步、新建扩建、规模发展和成熟经营4个阶段。
上海港集装箱装卸生产起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9月25日在第十装卸作业区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航线,由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平乡轮”装载集装箱162TEU首航悉尼和墨尔本港。
与此同时,上海港开始启动集装箱码头建设。1980年,上海港集装箱公司成立,并开始对军工路码头第四、五泊位进行改造,设计年吞吐能力12万TEU,成为上海港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1981年4月,张华浜码头第1~2#泊位改建成集装箱泊位,工程于1985年底竣工,年设计吞吐能力为20万TEU。1980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万TEU,到198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2万TEU。1990年,宝山港务公司建成3个集装箱泊位,使全港集装箱专用泊位总数达到7个,年设计吞吐能力50万TEU。当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6万TEU。
1992年11月,上海港与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于1993年8月12日正式营运。这是上海港第一个合资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公司,标志着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坐拥原上海港张华浜、军工路和宝山3个集装箱公司的集装箱码头共10个泊位,泊位总长度2281m,公司总面积10.956万。有岸式集装箱装卸桥20台,场地轮胎吊54台,集装箱卡车90台。该公司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集装箱码头合资经营的先例,为全国港口利用外资建设发展港口码头、用合资经营管理模式发展集装箱运输事业树立了榜样,促进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199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TEU大关,达到119.9万TEU。1995年,集装箱吞吐量增至152.6万TEU。
此阶段,上海港在进行港口体制改革的同时,在外高桥地区新建了多个集装箱码头,逐渐建成了集装箱装卸生产区域,是集装箱装卸生产进入码头大建设、生产大发展、管理上台阶的重要时期。
1993年10月,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1997年5月,外高桥港区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在沪通过评估;上海港航EDI中心开通,上海口岸国际集装箱运输开始进入单证无纸化传输阶段;9月,上海口岸集装箱国际转运扩展业务正式运营,使上海港的国际中转业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1月,中远集团第五代集装箱船“鲁河”轮首航上海港,标志着上海港完全有能力引领、靠泊、装卸第五代集装箱船舶。
199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TEU大关,首度跻身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1999年,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400万TEU。2000年1月,外高桥港区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10月,外高桥港区四期工程开工。当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61.2万TEU,跻身世界集装箱大港前6位,全港集装箱航班每月已达到1004班。
200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4万TEU,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5位。200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61.2万TEU,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4位。当年,外高桥港区三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200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 000万TEU,首度跻身世界集装箱港口三甲位置。外高桥港区四期工程在同年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2004年,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五期工程建成并试生产,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 455.4万TEU。
洋山深水港区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此后,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A标码头和B标码头分别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竣工投产,上海港以深水港为核心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本建成。
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基本形成了吴淞口、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区较为齐全的集装箱码头装卸体系,上海港的集装箱装卸产业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 808.4万TEU。当年,外高桥五期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外高桥港区六期工程开始建设。2006年,上海港明晰了以洋山、外高桥港区和SCT集装箱码头为主的集装箱区域,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功能定位、经营方向和分工合作。当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 171.8万TEU,连续四年列世界集装箱港口排名三甲地位。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 615.2万TEU,绝对增量达到443万TEU,在世界集装箱港口排名跃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