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2分) (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自己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2)《岳阳楼记》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上有时烟波浩渺,明月当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富含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与《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5)《长沙过贾谊宅》中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氛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演讲、诗歌朗诵。 B.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是在思考有意义的事情。 C.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D.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3. 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 ③②①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4. 成语积累。(4分)   成语,是中华文化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它存在于①___的历史中,存在于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存在于继往开来的传承中。它是中华文化“语言的活化石”,②_,③_________(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又博大精深。在成语的精彩世界里,我们可以游历史长廊, 可以沐文化长河,可以赏人物画卷, 可以解风土人情。几千年的文明已经渗入我们日常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却不能准确的了解它们,④_________(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错误百出,以致贻笑大方,自惭形秽。 (1)①②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源源不断 精雕细刻 B. 源远流长 精雕细刻 C. 源远流长 千锤百炼 D. 源源不断 千锤百炼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 )( ) 5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5分) 【摘记1】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摘记2】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 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 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摘记3】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 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①选自名著《_______》,作者______,他的成名作《______》。 ②诗人在三首诗中都运用了________这一意象,试选其中一首分析这一意象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九年级3班举行“中华传统美德学习月”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期的主题是“君子自强不息”,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6分)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黑板报,其中的板块小标题有“君子之德”“自强的内涵”,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去搜集、阅读、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