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概论》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概论 1 v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 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v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 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 植物:花、叶、子、根、皮、茎 动物 矿物 中 药 来源 2 v 中药:前人应用较多天然药材,药店出售, 历代文献中有记载。 v草药:流传于民间,一般药店没有出售,文 献中没记载。 中药与草药的关系 3 相同点:二者都是现代研究的热门话题。 区别点: v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 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v天然药物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 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且包括未经人为 加工的单体化合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4 v中药学是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 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 知识的一门学科。 v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学 5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6 (一)《神农本草经》 (二)《本草经集注》 (三)《新修本草》 (四)《证类本草》 (五)《本草纲目》 (六)《本草纲目拾遗》 六本主要本草著作 7 《神农本草经》 (一)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药学专著” (简称《本经》) 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上品(120种):应天养命(君药) 中品(120种):应人养生(臣药) 下品(125种):应地治病(佐使药) v 主要贡献: 1. 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劳动人民用药经验; 2. 为中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为 8 3. 阐述了中药基本理论; 4. 指导了临床用药。 v缺点: 1. 分类不科学; 2. 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9 v作者:梁,陶弘景 载药730种(多属南方用药) v特点: 1. 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2. 首创诸病通用药。 《神农本草经集注》 10 v又名《唐本草》。载药844种。 v特点:图文并茂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世界 药学著作的先例; 2. 我国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本草》 11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 v 作者:宋,唐慎微。载药数1558种。 v 特点:图文并重,方药兼收 1. 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 成。 2. 流传最早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 实用文献价值。 此外,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 《证类本草》 12 《本草纲目》 “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东方百科全书” v作者:明,李时珍。载药数1892种(新增 374种);附图: 1100多幅;附方: 11000余 首。 v最突出特点:分正误(纠正前人错误),有 发明 (前人没使用的方法) 1. 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是一 部伟大医学著作; 13 2. 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自然属性, 生态条件); 3. 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共识,明确许多药物的 真正疗效; 4. 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伟大奉献。 14 v作者:清,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716种。 v特点:扩充药源,补其不足 v清代最有价值的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拾遗》 15 一、含义 道地药材 (地道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 的药材。 四川——贝母 附子 黄连 内蒙——甘草 云南——三七 茯苓 木香 山西——黄芪 西藏——红花 吉林——人参 党参 16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二、植物药的采收 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 (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2)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侯进行, (3)花类:花含苞未放或正在开放时进行 (4)果实和种子类:以果实入药的一般在果实成熟 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5)根、根茎和根皮类:阴历二、八月为佳。 (6)树皮类:清明到夏至间(即春、夏相交时节) 剥取树皮。 17 也有一些例外:如:叶类:桑叶,须在深秋或 初冬经霜后采集,以增加其寒凉性; v全草类:茵陈,采三月的嫩苗。 v果实和种子类:以幼果入药的有乌梅、青皮、 枳实等; v根及根茎类: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 为宜; v树皮类,如肉桂多在十月采收, 18 第二章 中药的炮制 19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 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 情的需要; 4.便于贮存、调剂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 味、矫臭,便于服用。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20 1、减毒:甘遂醋制;巴豆制霜;常山酒炒 2、归经:蜜炙——补益,润肺 酒炒——上行,活血通络 盐水炒—— 下行,归肾 姜汁炙——加强止呕 醋炒——加强止痛 例证 21 性味: 生地(寒) ——凉血 熟地(微温) ——补

文档评论(0)

黄礼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