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泄泻课件,十四五推拿治疗学课件.pptxVIP

推拿治疗学泄泻课件,十四五推拿治疗学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泄泻 【病因病机】01【辨证论治】02【预防调护】03【临证提要】04 泄泻(Diarrhea)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黄帝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名称。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术。 【病因病机】 泄泻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或病久素体虚弱等,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感受外邪 外邪致泻,以暑、湿、热较为常见,其中尤以湿邪最为多见。脾喜燥而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谷杂下而发生泄泻。寒邪和暑热之邪,虽然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外,亦能直接损伤脾胃,使其运化失常,引起泄泻。寒邪、暑热之邪必夹湿邪才能为患,即所谓“无湿不成泄”。 2.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恣食肥甘,湿热内生;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或误食腐馊不洁,食伤脾胃,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停为湿滞,而发生泄泻。 3.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反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4.肝气乘脾 烦恼郁怒,肝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或忧郁思虑,脾气不运,土虚木乘,升降失职;或素体脾虚,逢怒进食,更伤脾土,引起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5.肾阳虚衰 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肾阳受损;或房事无度,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辨证论治】 (一)基本操作 1.治法 健脾化湿。 2.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振法、擦法、拿法。 3.取穴与部位 气海、关元、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髎、肩井、曲池、合谷、腹部。 4.操作(1)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用一指禅推法、摩法由中脘慢慢向下移动至气海、关元,往返操作3~5遍;然后按揉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穴,每穴1分钟;最后振腹1~3分钟。 (2)背部操作 患者俯卧,医者用一指禅推法于脾俞、胃俞、大肠俞、次髎穴施术,时间约5分钟;然后按揉上述诸穴,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最后横擦大肠俞、八髎穴,以透热为度。(3)上肢部操作 患者坐位,医者拿肩井、曲池、合谷穴,每穴1分钟。 (二)随证加减 1.急性泄泻(1)寒湿泄泻(2)湿热泄泻(3)伤食泄泻 (1)寒湿泄泻证候: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治法:散寒除湿,健脾止泻。手法:按法、揉法、擦法。取穴与部位:风池、阴陵泉、三阴交、水道、归来、脾俞、胃俞。 操作:①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按揉阴陵泉、三阴交、水道、归来穴,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②患者坐位,医者站其体侧,按揉风池穴1分钟;然后擦脾俞、胃俞穴,以透热为度。 (2)湿热泄泻证候:泄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腹痛,肛门灼热,或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手法:按法、揉法、拍法。取穴与部位:合谷、曲池、下巨虚、三阴交、阴陵泉、天枢、脊柱两侧膀胱经。 操作:①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用拇指按揉合谷、曲池、下巨虚、三阴交、阴陵泉、天枢穴,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体侧,用掌拍法弹性叩击脊柱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3)伤食泄泻证候:突然泄泻,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则痛减,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有暴饮暴食或不洁饮食史,舌苔垢腻,脉滑数。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手法:摩法、按法、揉法。取穴与部位:内关、梁门、上巨虚、足三里、建里、中脘、下脘、脾俞、胃俞、大肠俞、腹部。 操作:①患者仰卧,医者顺时针摩腹5分钟;然后按揉内关、梁门、上巨虚、足三里、建里、中脘、下脘穴,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医者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每穴1分钟。 2.慢性泄泻(1)脾胃虚弱(2)肾阳虚衰(3)肝气乘脾 (1)脾胃虚弱证候: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反复发作,食欲不振,食后脘闷不舒,稍食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手法:按法、揉法、摩法。 取穴与部位:气海、关元、足三里、腹部。操作:患者仰卧,医者用拇指按揉气海、关元、足三里穴,每穴2分钟;然后用掌于胃脘部顺时针摩腹3分钟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