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科目 语文 课 题 25 伯牙绝弦 课型 讲读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设计者 袁锦秀 执教者 袁锦秀 教学对象 六 年级学生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知识结构(梳理) 1 默写全文 2 理解全文 3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三、教学目标(通过什么策略、方法和手段达到那些目标) 课 标 要 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四、学习者特征(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室、实验室;器材、多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查找字典等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语句。 八、课时教学流程图 一、音乐引路,质疑揭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三、合作理解, 读懂课文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五、补充拓展,领悟知音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九、板 书 设 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十、教 学 过 程(1、注重教学活动设计;2、知识线索(脉络)清晰;3教法/学法渗透到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个性修改 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这首曲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 3、板书课题。 4、理解课题。简单介绍古琴,出示课件 5、伯牙把把琴弦弄断,从此?再也不弹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 在课文里。? 1、学生欣赏。 2、指名学生读课题。 3、生齐读课题。 4、学生谈自己的见解。 5、学生带问题进入下一环节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初读课文,读准读 通 1、要求:请你按照你的感觉大声地读,努力把它读正确。 2、问:课文讲述的是伯牙和谁的故事?介绍人物。出示课件 3、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大家注意听。 4、出示课件 (诗文节奏)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通全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学生汇报:子期。 3、学生汇报。 4、练习仿读 、齐读。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读懂课文,合作理解 1、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吧? 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 2、同学们,全文共有几句话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