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柳宗元《非国语》)文言文阅读真题+注释+答案+解析.docxVIP

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柳宗元《非国语》)文言文阅读真题+注释+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2019年北京卷 左氏《国语》,其(它)文深闳(深刻宏阔)杰异(杰出特异),固(本来)世之所耽嗜(沉溺爱好)而不已也。而(并且)其(它的)说多诬淫(欺骗人、惑乱人的),不概(概括)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求学的人)溺(沉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模糊了是非),是(这)不得(能够)由(沿着)中庸以(来)入尧、舜之道(学说)。本诸理(依照这些理由),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泾水、渭水、洛水)皆震(都发生了大地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错乱了位置),若(如果)过(错乱了)其序,民乱之也(那是被人搅乱的)。阳伏(隐伏)而不能出,阴迫(被阴气压迫)而不能蒸(上升),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这)阳失其所(位置)而镇阴也(被阴气镇住了)。阳失(不在自己的位置)而在阴,川源必塞(会被堵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如果)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终极)也。夫天之所弃(要抛弃这个国家),不过其纪(超过这个终极的)。”是(这)岁也,三川,岐山崩(崩塌)。幽王乃灭(被杀),周乃(才)东迁(从长安迁到洛阳)。 (柳宗元)非(非议)曰:山川者,特(只是)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屹立)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这哪里是与人商量过的呢??恶乎,于何、怎么会)?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彼固(本来)有所逼引(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而(像伯阳父)认之(它)者不塞(无知)则惑(糊涂)。夫釜鬲而爨者(用锅煮饭),必涌溢蒸都以糜(使……熟烂)百物;畦而灌者(引水灌田),必冲荡濆激(水势奔腾波浪激荡)以败(破坏)土石。是(这些)特老妇老圃(老农)者之为也,犹(尚且)足动乎物(改变物体的形态),又况天地之无倪(无边无际),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充满于茫茫无际的天地之间),或会或离(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或吸或吹(有时聚集,有时分散),如轮如机,其孰(它们的变化怎么)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理解)也。且所谓(所说的)者天事乎?抑(还是)人事乎?若(如果)曰天者,则(那么)吾既陈(已经讲过)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途径、原因)乎?而曰是川之为尤(过失)!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超过十年)。”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我不同意他的这些看法)。(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熟烂???⑥抑人事乎抑:还是 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 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深闳杰异????《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 B.其说多诬淫???????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 C.彼固有所逼引?????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 D.又况天地之无倪???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C.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认之者不塞则惑 ②吾无取乎尔也 11.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答案】7.A8.B????9.C????10.①认同伯阳父说法的人不是孤陋寡闻的就是糊涂的②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11.文章第三段首先批驳川震亡国说,指出自然界自动自休,与人世间的祸患没有关系;接着批驳源塞造成财用匮乏从而导致国亡说,指出财用匮乏自有其原因,不能归因于川震;最后批驳“天之所弃,不过其纪”说,指出此论之荒谬更甚于前者。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①中“认”,辩认;“塞”,闭塞;“惑”,惑乱。②中“取”,赞同,同意;“尔”,此、这个。 译文: (一) 左丘明的《国语》,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