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1937淞沪会战研究的若干新面相读何铭生著《上海1937扬子江上的斯大林格勒》
2013年,《上海1937年——江南的斯莱特林格勒》(以下简称《上海1937年》)一书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1该书作者何铭生(Peter Harmsen),丹麦人,记者,大学学的是历史,现为法新社台湾分社社长,已在东亚地区从事报道工作20多年,其中在中国就达11年之久,曾采访大批中国的抗战老兵。有感于“在成百上千种关于二战的英文书单中,几乎看不到描写淞沪会战这场重要战役的著作”2,他广泛搜集资料,完成了这部资料丰富、视角独特、可读性强的作品。
鉴于该书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色,也代表了西方知识界对中国抗战的某些新认识和研究趋势,笔者不揣冒昧,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笔者对英文世界中国抗战史研究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以供国内抗日战争研究学界参考。
一、 以时间为序,全面再现了东北部战役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普遍存在着所谓的“欧洲中心观”,具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则主要体现为不重视中国抗日战争研究、轻视中国抗战的地位和贡献等问题。例如,他们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是1939年9月1日,即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那一天。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在2012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将1939年5月发生在中国东北的诺门罕战役视为二战的开端,将1945年8月苏联进军中国东北视作战争的结束。3这一观点无疑是对“欧洲中心观”的一大纠正。
《上海1937》一书也有同样的纠正。例如,在淞沪会战的第一天中,66岁的美国传教士弗兰克·罗林森(Frank Rawlinson)被炸身亡。对此,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他是在这一天的战争中丧生的四个美国人之一。他们在几分钟内先后丧生。他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第一批美国人。”4很显然,作者是用委婉的方式批驳了二战开始于欧洲的观点,作者认为“1937年的淞沪会战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5作者曾经公开表示,他希望通过这一说法,改变欧洲读者眼中的“欧洲中心观”。6尽管他认为如果严格来说,二战变成真正的世界大战始于1941年下半年苏联和美国介入之后;他同时强调,如果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可以被当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标志,那么这一时间同样可以提前到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国腹地。7
《上海1937》一书不仅在界定二战开端上突破了传统的“欧洲中心观”,该选题本身便是为改变西方学界二战史研究中不重视中国抗战史这一局面而进行的努力。该书一共310页,9章,以时间为序、战争进程为纲全面再现了淞沪会战。各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三具尸体”(7月7日到8月12日)。该章首先介绍了中日双方调查虹桥机场的三具尸体(两名日本士兵、一名中国士兵)事件;然后交代了战前上海的情况,上海的商贸发达、城市繁荣,但也充斥着性产业与犯罪,特别指出因为战乱频繁上海几度易手的情况;接下来讲述了1931年以来的中日双方关系、华北战场的战事、国民政府的部署与行动、中国陆军和空军力量、国民政府做出公开抵抗日本的决定;最后叙述了双方谈判解决虹桥机场事件的情况及双方军队进入上海。
第二章“黑色星期六”。本章主要讲述8月13日到15日间,中日双方的计划、作战安排、每日战况,同时也交代了战争下租界内外国人的生活。该章提到了战争之初德国顾问的乐观态度,蒋介石的军事顾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对“经过认真训练和装备良好的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非常有信心”8,并向英国外交官表示“如果他们听从德国顾问的建议,他们将有能力把日军赶回长城之外”。9作者指出,在这一观点影响下,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中采取了强硬的对攻作战方式,使中国军队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章“血肉之躯对抗铁甲战车”。本章主要叙述8月16日到22日中日双方的战况,战斗描写中突出了日方的装备占优,而中国军队的牺牲精神很强。该章重点描写了在中国军队中担任顾问的德国人。作者指出,“铁拳行动(Operation Iron Fist)是德国顾问在淞沪会战初期的主要贡献”,但是他们的贡献又不只如此,“他们既出现在参谋部里,也出现在战争前线”,并且,他们的身份“并不是秘密的,甚至报纸上有频繁的报道”。“他们身穿蒋介石军队的制服,不仅给中国军队提供战术支持,而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他们的存在使中国士兵认识到他们不是在独力抵抗强大而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10
第四章“万岁!万岁!万岁!”。本章主要讲述8月23日到9月10日间的战况。日军将领松井石根率领两个师团增援,在川沙口等处登陆,日军飞机也连日轰炸。中国军队以极大的牺牲精神进行防御,死守罗店和宝山,付出了沉重代价,部队减员非常严重。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