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 教案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doc

初中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 教案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2.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并能对照地图说出全球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 3.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成果汇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主学习、与人合作、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震防震知识的学习,树立奋发学习,努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2.通过国情教育,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地震的活动及其分布。 难点 产生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地震发生的瞬间》 提出问题:(1)地震发生时发生了什么危害? (2)你经历过地震吗?你 知道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吗? 汇总地震前后的照片,得出结论:地震——一种剧烈的地壳变动形式 观视频回答问题,初步认识地震 利用真实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活动一.探究地震的发生 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1)地震发生的成因; (2)地震的结构; (3)地震的等级划分; (4)地震的分布规律; 2.互动探究——探究地震的成因 引导学生做一做,体验探究:取一根筷子,双手分别握住两端,均匀用力使筷子弯曲,直至断裂。体会在筷子断裂时双手的感觉。 追问:由此及彼:你推测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与地震是否有关系?? 展示岩石在地壳变动时产生的变化: 得出结论: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图文结合——认识地震的构造 出示资料科学认知: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点离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4.引导学生认识地震的震级 出示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对比资料,初步认识地震大小的划分: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展示地震划分等级及破坏力的大小: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 5.引导学生读图认识地震得分布规律: 总结归纳: (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6.对比分析:将世界地震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他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 7.延伸关注家乡:看看你的家乡是否也处在地震带上? 归纳我国地震得发生地区——我国地震主要在华北渤海沿岸、台湾 、福建、新疆天山、青藏高原、云南等地区。 8.转折:地震有哪些危害? 播放视频《地震产生得危害》 补充: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除此之外,地震还会带来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导致人员伤亡灾难。 追问:地震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二.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1.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 2.地震自救的防范措施——我们应该将防震进行不同场景进行归类: (1)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跑向人多的地方;避开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2)在教室怎样避震——来不及逃离,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3)追问:如果在室内,怎么办? 3.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地震的预防:目前,地震学家通过观测地震仪,能准确地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并正在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同时,建筑师们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的危害。 人们还可以借助于仪器的观测和自然界异常现象的观察,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4.拓展视野——搜集资料:地震来临前的征兆? (1)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2)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5.情感升华: 天灾无情,人间亦有真情! 希望同学们能泰然面对灾难,冷静自救互救! 1.合作探究学习:结合搜集资料和课本,对地震的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