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当前高职生的就业现状,高职生就业 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真正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就业 心理误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成 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 育与改革的决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央为 高职教育确立的办学指导方针。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加快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 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教育部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积 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随 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 在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目前高职教育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 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 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 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对于技术应用的侧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 践动手能力。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 这些都是高职毕业生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毕 业生的优势,更是众多企业单位青睐高职毕业生的因素。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高峰的到来,特别是高职院校的 增多和国家对高职学校有关政策的倾斜,导致每年的高职院 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却与毕业生 人不成比例,这就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二、高职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分析 1.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落后 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虽然日趋务实,但并没有得到根 本性的改变。在就业和择业观念上,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仍 然存在与现实需求相悖的传统择业观,表现为有些毕业生往 往对自己估计过高,总觉得和一些普通求职者相比有比较优 势,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评价 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切 实际地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盲 目求高,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 素不多作考虑;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片面追求大城市,而 不愿去西部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发展。这常常出现找不 到工作或工作不合适的现象。 2 .缺乏自信 很多用人单位将学历作为应聘者的第一道门槛,对专科 生认可程度不高,据统计 84% 的学生在求职时均遭到用人单 位拒接简历的尴尬。这导致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积 极参与双向选择,而是听之任之。此外,在面试时一遇到没 有准备的问题就心慌、语无伦次,不但没有把自己优秀的一 面展现给用人单位,而且这种失败经历还会影响到以后的面 试,造成就业信心不足。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在 毕业求职过程中埋怨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从而产生失落感 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形成心理障碍。 3 .依赖心理重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 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 与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把握时机创造 机会的主动性,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4 .综合素质不突出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普遍素质仍有待提高,这主要包 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专业特长 不突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及工作经历。在学习能力、信息 处理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表现仍然差强人意。 三、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1.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市场 要求 高职院校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方 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 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要贴近当前产业转型、 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 置,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此外,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人才 素质的培养。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学生职业发展及其职业技 能培训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推动专业设置、学科结构、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 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