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汉语时体助词了、着、过、来的语法化
学术界普遍认为,在现代汉语中,“穿越”一词的两种语法意义是完成的,第二个意思是过去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有人把这两种语法意义称作完成体和经历体。那么助词“过”是怎么来的呢?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 “过”的发展离不开另一个近代汉语中的助词“来”, 两者的发展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一、 唐五代的“过”
汉语动补结构和动态助词最早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双动结构, “过”也不例外, 如:“鲤趋而过庭” (《论语·季氏》) , “左使倚相趋过” (《左传·昭公》) , “操有时之具, 而托于无穷之间, 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庄子·盗跖》) 。双动结构中, “过”处于第二个动词的位置就为进一步虚化准备了语法位置。例中“趋过、驰过”的“过”并不是趋向补语, “趋”与“过”、“驰”与“过”是独立的两个行为动词, 共戴一个主语;两个动词间可插入表示并列关系的“而”, 意思不变。
唐朝时过1出现了, 曹广顺给出了十个例子, 分别采自《太平广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王维、李贺、李频的诗歌以及三种禅师语录, 其中只有1例过2, 不过这些例子都来源于太田辰夫所谓的后时语料:“每至义理深微, 常不能解处, 闻醉僧诵过经, 心自开解。” (《太平广记》卷九四) “报状拆开知足雨, 赦书宣过喜无囚。” (王维《赠华州郑大夫》) 在《敦煌变文集》中有三例表完结的“过”, 在《祖堂集》中有三例类似过1的用例:
远公对曰:“贱奴念得一部十二卷, 昨夜总念过。”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
哀哀慈母号青提, 亡过魂灵落于此。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和尚向道吾曰:“你见识来跛脚沙弥么?”对曰:“见。”师曰:“此沙弥有些子气息。”吾曰:“村里男女有什么气息?未得草草, 更须勘过始得。” (《祖堂集·卷四》)
这一时期, 过2的可靠用例仅见两例:
淋过死灰无力, 喻声闻妄修因证果。未淋过死灰有力, 喻菩萨道业纯熟, 诸恶不染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十年五岁相看过, 为道木兰花一朵;九天远地觅将来, 移将后院深处坐。 (《敦煌歌辞总编·木兰花·春风斩断我》)
此时, 以“动+过”结构为主, 而“动+过+宾”则少见。
近代汉语助词“来”产生于中古, 表示一种不久的经历, 也可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这种用法在唐五代时期就可以见到。如:“师一日问雪峰:‘作甚么来?’雪峰云:‘斫槽来。’” (《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大正藏, 卷四七) 很明显, “来”出现在宾语后。
北宋时期“过”与唐五代基本一致, 过1的用例很难见到, 过2更为罕见。根据黄锦君的统计, 《河南程氏遗书》有8例她所谓表完成的过1。如:“阴阳之际, 亦不可截然不相接, 厮侵过便是道理。”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 “厮侵过”疑是指阴阳相接互相到达对方的范围, 则此“过”当为趋向补语。这一时期“过” 可以出现的语法格式主要是“V+过”。
南宋时期, 过1、过2的用例明显增多, 集中表现在《朱子语类》之中。据杨永龙的统计, 百万字的《朱子语类》中, 典型的过1、过2有50例, 占全部“过”字用例的22%, 有大约180多例的“过”既非典型的趋向补语, 也不是典型的体助词。如:“圣人言语, 岂可以言语解过一遍便休了!” (《朱子语类》卷二六) 这是过1的用法。又如:“看文字须仔细, 虽是旧曾看过, 重温亦须仔细。” (《朱子语类》卷一零) 这是过2的用法。此时, 仍旧是“动+过”常见, “动+过+宾”少见。
宋代, “来”仍广泛使用, 出现了与其他助词连用的例子, 宋代与之连用的助词主要是“过”, 如:“圣人说底, 是他曾经历过来。” (《朱子语类》卷一零) 在这样的例子里, “来”表示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 “过”表示动作的完结, 是过1的用法。
元代过1、过2的用例更加多见, 此时带宾语的例子的数量开始超过不带宾语的了。如:“从来不曾断过如此体例, 乞照验。” (《元典章·户六》卷一八) 是过1表完结的用法。
二、 体标记系统的演变
现代汉语普通话里, “过”与“了”、“着”构成表示动词体貌的体标记系统。三者的位置都紧跟在动词之后,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着”表示动作的持续;“过”主要表示过去曾经发生, 也可表示动作的完成。处在这样的一个语法单位系统中, 一个单位的变化自然影响别的单位, 因此, 考察“过”的发展, 离不开对“了”、“着”的关注。
根据梅祖麟的研究, 古代汉语表示完成貌的句式是:动+宾+完成动词。这种结构从战国一直流行到晚唐五代。两汉南北朝, 该句式中的完成动词是“已、讫、竟、毕”, 到了唐代, “了”归并了这些完成动词, 整个唐朝“了”字在这种句式中占据主要地位, 比如:“其僧吃饭了便去。” (《祖堂集》) 而此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施工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资源配置计划.docx VIP
- DB65T 4254-2019机关办公楼(区)物业管理规范 保洁服务.doc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及临床实践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开题报告_(某化工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_图文.docx VIP
- 香精香料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规范.pdf
- 2025年软件定义汽车:SOA和中间件行业研究报告.pdf VIP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最新版).pdf VIP
- 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度管理与施工安全风险报告.docx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pdf VIP
- 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八年级竞赛数学试卷.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