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紫竹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中的紫竹调 面对上海沪剧院 60年留下来的一堆泛黄发脆的剧本、曲谱、说明书,面对自己曾经坐在剧场中看过的陈瑜、马莉莉、茅善玉主演的那些剧目,面对丁是娥、解洪元、邵滨孙、石筱英这些当年流光溢彩的名流前辈,面对童年至今一直在我耳边流淌的沪剧经典唱段,我们能试图从岁月的风尘中发现、找到些什么呢 ?是百感交集的时代沧桑,还是发人深省的艺术真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剧院可以承载一座城市的历史,在剧院的这块切片上凝聚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上海沪剧院之于上海,就属于这样性质的剧院。 紫竹调在贴近时代中飞扬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曾经在江南水乡的田头河边传唱的紫竹调,缭绕在茅屋炊烟中的各种田歌小调,在上海沪剧院 60年不懈的艺术追求中,成为上海文化及中国戏曲史上不可或缺的从上海本土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剧目是剧院的生命。没有优秀剧目不断地献演舞台,不断在剧场和观众之间对话,剧院就是一个苍白脆弱的躯壳,一个抽去了意义和价值的空洞干瘪的符号。 60年来,上海沪剧院共创作、移植、整理的剧目多达五百六十多出,为中国当代的艺术长廊贡献了数以千百计光彩照人熠熠生辉的艺术典型。在 60年急歌繁弦的时代风雨中,紫竹调时而昂扬、时而低回,成为飘荡在黄浦江两岸永远唱不完、唱不断的乡音。 剧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存在。每个存在久远影响深远的剧院,都会有它的灵魂般的核心艺术家,这个核心艺术家凝聚起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群体,从而撑起了剧院的一片灿烂星空。这就是剧院独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立场。于是,取舍什么、演出什么、怎么演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之规。在上海沪剧院,正是以丁是娥为代表的前辈艺术家,开创了 60年薪火相传的艺术传统,确立了上海沪剧院基本的演剧路数,赋予了紫竹调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上海沪剧院和上海乃至全国兄弟地方戏曲院团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几乎没有古装戏的传统积淀。打开 60年长长的剧目单,剧院创排的目光始终聚焦于不断变化前进的当代生活,敏锐地在纷繁复杂的当代生活中寻找当下观众最热切关注的题材,从而使现代戏创作成为剧院创作、演出的主体,从而为中国地方戏曲的现代化、都市化提供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在大量当代题材戏曲创作的过程中,渐渐浮现出了一些现代戏创作的规律。 首先,现代戏的创作必须要有极其强大的时代敏感性,能超前感受到大时代风雨欲来,观众审美情绪的变化和审美心理的期待。戏曲是大众的艺术,是在和观众互动过程中实现其价值的艺术样式,而不是置于案头孤芳自赏的文人清供。这样,对于一个创演现代戏的剧院来说,它必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通向观众,知道观众此刻期待着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能使观众激动,能使观众如痴如醉地进入剧场,成为演出现场热情有机的而不是外在冷漠的一部分。一条通向生活,生活中有哪些事件、人物、素材,能够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足以满足观众的这种等候已久的期待。这后一条是寻找,是发现。这前一条则是把寻找、发现到的素材进行创造。以丁是娥为首的上海沪剧院老一辈艺术家,就是一批敏于生活发现,善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在 60年上海沪剧院的历史上,丁是娥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早在上世纪 50年代初,她就敏锐捕捉到了一个大时代来到的气息。新婚姻法的颁布将彻底荡涤几千年埋葬、窒息了多少青春爱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幽灵,赋予了中国青年从未有过的自由相爱的权利,她在新创剧目《罗汉钱》中担纲主演,大胆追求自由恋爱被扼杀却始终没有灭亡的小飞蛾。剧中一曲“燕燕做媒”使质朴清新的紫竹调就此传遍大江南北,风靡全国,成为一个大时代制度变迁的永恒的历史记忆。其后,她又先后主演了现代戏《鸡毛飞上天》和《芦荡火种》。前者塑造了一个使顽童转变、催人泪下的民办教师林佩芬,后者成为京剧《沙家浜》创作的基本模板。丁是娥主演的阿庆嫂,成为戏曲舞台上不朽的艺术典型。她在敌人面前沉着周旋的风度智慧,她对身陷芦荡风雨中新四军伤病员放不下的牵挂,具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这些作品的出现,充分展现了丁是娥和上海沪剧院艺术家们特有的极其聪慧的艺术触角。艺术的敏感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同时又是历久弥新的话题。一个艺术家,一个艺术团体,有一时的敏感并不难,难的是 60年如一日能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敏感和好奇,始终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用好奇探究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始终用一颗无瑕的童心去对待看取每一片绿叶、每一朵云彩、每一颗露珠。可以说,这种传统在上海沪剧院是 60年一脉相承的。在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都在沉重反思而无力自拔无暇它顾的时候,上海沪剧院推出了由年仅 19岁的茅善玉主演的《一个明星的遭遇》。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茅善玉和这个戏,成为了当年上海滩家喻户晓的话题。该剧思想解放,大胆取材于歌星周璇的艺术人生,是新时期中国文艺对上世纪 30年代上海的第一声艺术回应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