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脊轩志
象山三中吴海贤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文章的诵读和梳理,积累文言字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细节的揣摩、咀嚼,理解“包孕性顷刻”这一美学概念。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探究归有光雕塑面部神态的交流活动,感受归有光作品的独特风格,体悟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壮志难酬的幽愤等复杂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品味语言和解读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人的功名意识和家族情怀。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体悟归有光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以及家道衰落、功业未就的伤感。
2.研读文本,体味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并能勾勒归有光雕塑复杂的面部神态。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恰当的情境中通过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力。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文言鉴赏力,情感感受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创设:
归有光的老家昆山,有所小学叫震川小学,近期校内正筹建归有光纪念馆,纪念馆的一楼计划复原项脊轩。馆方设想在“项脊轩”内放置归有光的雕像,但对于究竟如何雕塑归有光的面部神态,才能更精准地复原在轩读书期间的归有光,犯难了。现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一旦采纳,予以奖励。
活动1 梳理课文,归纳事件
神态是情感的外化,而情感往往隐藏于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所以,我们要给“如何雕塑归有光的面部神态”提意见,首先要从《项脊轩志》这一文本中提取具体的事件,然后从具体的事件中挖掘情感,最后依据情感刻画面部神态。
学生自由朗读,完成以下任务。
疏通字词,提出疑问。(字词梳理具体见课前任务单)
归纳具体的事件。
明确:
具体事件:修葺老屋、葺后生活、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激励、回忆亡妻……
活动2 分析事件,挖掘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先学生自由讨论,若发现无法深入,教师可以提供“锦囊”支持,以便讨论顺利进行。要求尽量不开启锦囊。(锦囊附后)教师适合参加讨论。
分组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模板(PPT展示)
我们组认为雕像中归有光的神态应该是 ,
理由是我们在 事件中可以体会到归有光 的情感;
这种情感我们认为以 神态呈现最佳。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也对归有光雕塑面部神态提出许多建议。这里老师有必要再提醒一下馆方的要求(PPT回到任务情境)强调雕塑的是在轩读书期间的归有光,但文本中的有些事件(如诸父异爨、老妪忆母等)并不是发生在这个时期,所以老师觉得不太适合直接呈现在面部神态上,而应该隐藏在呈现神态的背后或者融合在呈现神态里面。(建议以大母激励或回忆亡妻事件中流露出情感应有的面部神态为主。)我想这也是馆方对究竟如何雕塑归有光的面部神态感到犯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活动3 综合情感,“雕塑”神态
PPT展示:视觉艺术美在“富有包孕性的顷刻”
教师适当解释“包孕性”。(莱辛在《拉奥孔》中反复强调“包孕性顷刻”在艺术创造中就是让作品的前因后果都可以从某一瞬间中得到最清晰的理解。)
齐读或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
学生用文字表述你认为归有光雕塑上最佳的面部神态,然后展示交流。
教师点评,总结。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修改完善,然后给归有光纪念馆投稿,万一馆方采纳了,记得和我分享。(PPT出示投稿地址)
七、课后作业
任务情境延伸:
在各位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归有光雕塑的面部神态已基本确定。唯一遗憾的是“项脊轩”门口的楹联只有上联,你能帮忙对个下联吗?
上联:借南阁之屋,忆三世变迁,叹凄婉衰败之悲。
下联:
(预设)1.托象牙之笏,思祖母厚望,抒功业未就之慨。
2.托亭亭之木,念伉俪深情,抒缠绵悱恻之思。
3.借老妪之言,忆慈母柔情,抒少年失母之苦。
附锦囊
修葺老屋
老屋有哪些问题?修葺后都解决了吗?
除了解决老屋的问题,归有光还做了什么?这暗含了什么?
预设:
1.老屋“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漏”(尘土渗漉,雨泽下注)“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解决了“漏”和“暗”的问题。“漏”(使不上漏)“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文人对自己的高标,竹,岁寒不凋,彰显超凡脱俗的气节。“桂花门前栽,贵人立门内。”谐音自夸,由此可知当时的归有光的神态应该是意气风发的,满目炯炯,洋溢着自信。
葺后生活
归有光在葺后老屋内读书状态如何?
预设:“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既自由放松的,又刻苦用功,尽享读书之乐。“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无论白天黑夜,环境安静、优雅,适合读书。由此可知当时的归有光的神态应该是面带微笑,充满活力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