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01.040.65
CCS B 00/09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597—2023
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
Regulations for evaluating the resistance of winter wheat varieties to late spring
coldness
2023 - 10 - 07 发布 2023 - 11 - 0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蒙城县种植业发展中心、阜南广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永民种
业有限责任公司、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北三丰肥业有限公司、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翔、李金才、李志敏、李明、周楠、孙建强、吴金灵、李佳佳、刘莉、圣化军、孙晓
伟、汪善洋、贾训强、赵伟。
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的鉴定方法、倒春寒处理方法、主要指标选择和抗倒春寒
性鉴定评价分级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的鉴定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鉴定材料与方法
4.1 种子质量
供试小麦种质资源和品种的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4.2 田间管理
4.2.1 供试材料应在 10 月中下旬播种。选择直径 30 cm,高 35 cm 的圆柱形盆,装耕层表土并施足
基肥,埋于试验田中,盆内土壤与盆外大田齐平。每个参试材料种植 10 盆,每盆定苗 9 株。
4.2.2 在进行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草和鸟害,防止倒伏等不利情况发
生。防治病虫草害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和 NY/T 496 的要求。
4.3 倒春寒处理方法
4.3.1 人工模拟倒春寒处理
冬小麦生长至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 (主茎倒二叶伸出、第三节间伸长)时,将盆栽移入人工气候
培养室,相对湿度 70%,光照夜 0 Lx,常温对照10℃ (CK),分别设置-4℃、-2℃、0℃、2℃、4℃五
个低温处理,处理时间为凌晨 1:00-5:00。倒春寒处理过后移回大田原位置继续生长。
4.3.2 取样
倒春寒处理后采集胁迫组与对照组小麦主茎倒二叶用于指标测定与分析。
5 抗倒春寒性指标检测
5.1 可溶性糖含量
利用蒽酮比色法检测分析 (参见附录A )。
5.2 保护酶活性
5.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利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光化还原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B)。
5.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利用邻甲氧基苯酚(愈创木酚)显色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C)。
5.2.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利用紫外吸收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D)。
5.3 丙二醛(MDA)含量
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4T 4603-2023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pdf
- DB34T 4606-2023江淮地区稻茬小麦抗渍播种技术规程.pdf
- DB34T 4607-2023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 DB34T 4608-2023长丰鲢人工繁殖技术规程.pdf
- DB34T 4610-2023南方马口鱼流水养殖技术规程.pdf
- DB34T 4611-2023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pdf
- DB34T 4614-2023人像摄影服务投诉处理指南.pdf
- DB34T 4616-2023健康体检机构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规范.pdf
- DB34T 4617-2023健康体检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pdf
- DB34T 4618-2023健康体检机构 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pdf
最近下载
- JSCC B系列变频器产品手册.pdf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 配套练习(含解析).pdf VIP
- 认识医生和护士幼儿园助教幼儿园医学科普.pptx VIP
- 标准图集-19S9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pdf VIP
-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pptx VIP
- 数字化赋能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成人无创通气设备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docx VIP
- C836056【强化】2024年重庆大学100100基础医学《660基础医学综合(西医)之生理学》考.pdf VIP
- 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