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对两文加以比照,思考两文之间的传承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
掌握文中运用的对比论证的方法和铺陈渲染的语言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会文中表达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思想观点,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思考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板块一学科素养积累与形成
话题链接——仁义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仁”,亲爱。字形采用“人、二”会意。,这是古文写法的“仁”,字形采用“千、心”会意。,这是“仁”的古文异体字,字形采用“尸”作边旁。
《说文解字》①中说,仁,亲也。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后来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
①《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成语链接】
杀身成仁: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舍弃生命,是儒家的主张,后泛指为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修仁行义:建立爱民的仁政,推行正义的措施。语出《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
仁者爱人: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②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②想起了马克·吐温的话:“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二、句之美
1.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汉·贾谊《新书·审微》
品读好的行为不要因为小就认为对自身没有益处;坏的行为也不要因为小就认为对自己没有危害。
2.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③也。——汉·贾谊《治安策》
③“斤斧”后指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品读仁义恩厚好比是君王的刀刃,权势、法制好比是君王的砍刀、斧头。
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④。——《荀子·王制》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千载而下道理相同。
品读荀子的这个比喻当中其实包含着民本思想,即老百姓是重要的,老百姓是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
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⑤——《老子》
⑤习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亦诠释了这种无私大爱。
品读老子的这句话是规劝君王的。在君王眼里,只有圣人是可以景仰的。圣人的行为规范可以作为君王的楷模,本句的意思是要君王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三、诗之韵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⑥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⑥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赏读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的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⑦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⑦于谦“英迈过人,历事三朝”。“土木之变”之后他成为救时英雄,举国拥戴;而“夺门之变”则使他以“谋逆之罪”命丧刑场。他忠诚无私的人格与济世安民的抱负令人慨叹不已。
板块二必备知识梳理与运用
过秦论
一、识作者
英年早逝的汉代政治家——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湖南长沙,任长沙王太傅。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政论文集)。
贾谊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其中《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
贾谊在贬居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辞赋《吊屈原赋》,亦有《服鸟赋》等作品。文帝七年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后因梁怀王坠马而亡,自伤失职,抑郁而终,卒年仅三十三岁。
二、知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而且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宝座有动摇的危险。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写的,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