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尔著:《印度的对华战争》(内容摘要)(1971年).docVIP

马克斯韦尔著:《印度的对华战争》(内容摘要)(1971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2

马克斯韦尔著:《印度的对华战争》(内容摘要)

(1971年)

【本刊讯】《印度的对华战争》一书出版于一九七○年,作者是内维尔·马克斯韦尔。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一九二六年生于英国,一九五九——六七年间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同印度军政官员有过广泛接触,对中印边界争执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报道。一九六七年,他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问题研究所,研究中印边界历史和一九六二年中印边界冲突,写成此书。

本书出版后,在印度引起强烈反应,印度反动统治集团极为恼火。

本书共四百三十页,除引言外,共五章,现将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历史引言:帝国的界限

(作者在这里回顾了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向北扩张的历史,说明中印边界从未划定,英国几次要同中国划界都没有成功。)

关于西段。一八四六年英国征服克什米尔后,要同中国共同标定拉达克、西藏的边界,中国政府和拉萨都没有同意。英国单方面进行勘察,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这对中国并没有约束力。英国当时认为拉达克同新疆的边界地区是“未知的领域”,定不定界,关系不大。英国官员在以后几十年间对新疆、克什米尔边界线设想过十几个方案,英国政府都没有采纳。一八九九年,英国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划界方案(这是英国提出过的唯一方案),主张阿克赛钦地区基本上全归中国,包括新疆通西藏的传统商路在内。中国没有答复,这事成为悬案。鉴于以上,中印西段边界整个没有划定。

关于中段。英国没有提过划界要求。英国自己认为应该以主要山口为界,可是事实上,山口以南的地区一直在西藏的管辖之下。

关于东段。二十世纪初期,英属印度的边界线远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脚之下。一九一四年西姆拉会议上,中方拒绝在条约上签字,没有成为协议的一方,这个结论是清楚的,英国政府也承认。麦克马洪的秘密换文是英国背着中国政府搞的,是违背英国自己在一九○六年中英条约和一九○七年英俄条约中承担的义务的。不但中国政府不承认这个文件,拉萨也表示麦克马洪线换文脱离了西姆拉条约是不能生效的。英国只好不了了之,长期不敢发表这些文件。直到一九三七年,英国才采取篡改文献的办法,把这些文件塞进一九二九年版的旧条约集中,重印出版,代替原版。麦克马洪线从这时起才出现在印度地图上。事实表明,英国从一九三七年起才决心把麦克马洪线当作法定边界。

第一章:对撞的方针

(作者在这一章叙述了印度独立后,对中印边界政策的演变。印度一步步地走上使两国对撞的道路。)

印度独立以前,国大党曾表示反对英国的边疆政策。一九二一年国大党决议宣称:英印政府的政策“是为了维护它对印度的统治,而不是保护印度的边界……。印度作为一个自治的国家,无需害怕自己的邻国……因此呼吁“对印度人民不怀恶意的国家……拒绝同大英帝国签订任何条约”。

独立以后,国大党改变立场,全部继承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政策,把不丹、锡金、尼泊尔当作藩属,把手伸进西藏。中国进军西藏时,印度一面进行干涉,一面下令进军强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尼赫鲁在议会公开宣布麦克马洪线是印度的边界。“不管有没有地图,这是我们的边界”,“我们坚持这条边界,不容许任何人越界”。

印度把麦克马洪线定为边界而不直接通知中国的做法,在印度政府内部曾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孟买总督、印度原第一任外交部秘书长巴志帕伊一九五二年上书尼赫鲁说,印度应主动向中国提出麦克马洪线问题,因为麦克马洪线在中国看来是英国侵略留下的伤疤,中国可能要采取矫正边界的办法给印度带来不利。尼赫鲁同潘尼迦商议后,拒绝了这个建议,答复说,鉴于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印藏协定,很难设想新中国会接受,而如果中国拒绝,印度反而被动。因此,不如等待中国提出,那时,印度干脆说领土已定,没有什么可谈的。这样,印度便决定采取不谈判的方针。

根据这个方针,印度代表团一九五四年来北京谈判时,小心翼翼地回避谈边界问题。在讨论交通问题时,间接地涉及到边界。中国提案的措词说:“中国同意开放以下山口……”,示意山口以南地区也受西藏管辖。印度虽然认为山口是边界,拒绝了中国的提案,但并没有把问题挑开,而提出一个不涉及山口归属的提案:“商人经由以下山口……”。

上述情节表明:印度预先知道中国不会接受麦克马洪线,而在谈判中双方的立场也是不一致的。印度以后说,一九五四年谈判结束了边界问题,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真诚的。

一九五四年协定后,尼赫鲁把单方面确定边界线为已定界的原则从麦克马洪线扩大到整个中印边界。尼赫鲁在给内阁各部的一份备忘录中说:“根据我们的政策和我们同中国的协定,应该认为这条〔北部〕边界是牢固的,确定的,不能同任何人讨论的。应在边界全线,特别是可能有争议的地区设立一系列哨所”。

文档评论(0)

leet1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