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学:中国音乐声学史.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声学史

人类认识声音人类认识声音自语言开始。秦朝李斯(公元前200年)在《仓颉篇》中把“声”字写作“聲”,从耳,与听觉(耳)相关。同时也写作“謦”,从言,与语言有关。

8000年前:最早的乐器这是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已有8000年的历史。裴李岗文化。1986-1987年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左笛长22.2cm,右笛长23.6cm。用鹤的尺骨制成。7孔。用竖吹的方法,可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这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

7000年前:河姆渡出土的乐器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5000年前: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据《吕氏春秋》记载(公元前300年)“黄帝命伶伦作为律”。又提“黄帝又命伶伦与荣(亦作‘容’)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说明在黄帝时代已有音律,已经制作乐器。

4000年前:舜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礼记》称:“昔者舜(公元前21世纪禹的前人)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始作乐以赏诸侯。”这可能是传说,但乐律和乐器在舜的时代肯定已经存在。

公元前730-645年:管仲管仲汉族,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在《管子地员篇》中,提出了“三分损益律”。这种律制对中国音乐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从律学上来说,三分损益律就是五度相生律。所以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五度相生律。

公元前433年:曾候已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全套编钟64件,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

曾候已墓十弦琴这是曾候已墓出土的十弦琴,全长67公分,面板长41.3公分。是目前最早的琴。

曾候已墓瑟曾候已墓瑟。长167.3公分,宽42.3公分,有25弦。

(?一公元前235年)吕不韦

吕不韦(?一公元前235年)是战国末年秦国大臣。在他任相期间,曾著有《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杂家之代表作。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后秦始皇当政,他因缪毐集团牵连获罪,免去相职,流放四川,途中忧惧自杀。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把三分损益律增加到十二律。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前77-37:京房中国汉代律学家,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东郡顿丘(河南省清丰西南)人,本姓李,字君明,改姓原因不明,史传只说他“推律自定为京氏”。曾就学于孟喜门人《易》学家焦延寿,元帝时立为博士,有志于革除朝政弊端,因劾奏石显之党而被杀。京房在律学史上是一个上承先秦、下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推演三分损益法而成的、扩大应用变律的“六十律”学说,试图回到出发音,得到的最小音差为3.6音分。同时提出了“竹声不可以度调”,否定管律、采用弦律的理论与方法。这对于秦汉以来独尊三分损益十二正律、独尊管律的传统是一种重大的突破,因此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

公元424-453年:钱乐之钱乐之424~453南朝太史令

钱乐之的方法是从京房第六十律的基础上,用原法继续再生至三百六十律,形成“钱乐之音差”为1.845音分。这是三分损益律进行计算的最小音差。有关各律律名及其详细材料均见《隋书·律历志》

朱载堉(1536年—1611年)系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其父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载堉自幼深受影响,喜欢音乐、数学,聪明过人。1581年他在《律历融通》中,提出“新法密率”,用修正三分损益律的方法,求出十二平均律五度和四度。1596年他在《律吕精义》中“用勾股之术及开方之法”求出“新法密率”。同时提出“异径管律论”。以起到管口校正的作用。朱载堉的科学贡献是巨大的,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学者,是明代科学和艺术上的一颗巨星,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