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之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
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写景状物,
也可以是写人叙事。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
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作为一种习
惯,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称为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
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
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
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
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
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中国传统文化】之对联
对联的起源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
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
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
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
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
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
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
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
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
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
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
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
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创作方法及规则
又对又联
对联的基本章法,是又对又联。
对,是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联,是两者相互
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
对仗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
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
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
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
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
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
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
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平仄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断定对联的上下联,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
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
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古来有很多语
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
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
无尾音。
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单组,四字结构:
上联:知足常乐;
下联:能忍自安。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律师制度与实务课件:律师收费.pptx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甘肃省副省长罗笑虎为中小学生作毒品预防教育报告全文.docx VIP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辅导员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pptx VIP
- 天津布兰德新摩尔企业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公司简介.ppt VIP
- intouch hmi与archestra集成本机成功安装.pdf VIP
- 中国染料化工项目经营分析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