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天麻的研究进展
天麻是一种珍贵的传统中医。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草本植物都是精华的,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全身不适、儿童痉挛等疾病。现代药理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具有缓解头晕、抗痉挛、镇静等功效。
天麻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其繁殖、生长、营养一直是生物界长期不解之谜。1911年日本学者草野俊助发表“天麻与蜜环菌共生”论文,在该文讨论中写到:“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成长至今还一无所知。”他虽未能人工栽培天麻成活,但无疑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虽有人用多种方法试验过人工培养,但均未获成功。历史上一直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以供药用,自然资源枯竭,20世纪70年代初市场曾出现3年断线供应,医疗用药断档。笔者于1959年开始,长期深入湖北、四川、陕西等省的野生天麻分布区,作了大量的天麻野生生态调查,并结合试验研究,于1965年利用野生蜜环菌材首次人工栽培天麻成功。总结了一套适合于大面积生产的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在陕南十余个县及全国一些野生天麻主要分布区推广,产品供应全国,并可大量出口。当天麻多代无性繁殖种麻出现严重退化、产量大幅度下降时,笔者又首创了天麻有性繁殖播种方法,揭开了天麻在有性繁殖阶段与小菇属真菌、无性繁殖阶段与蜜环菌共生完成生活史的秘密。20世纪70年代初,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科研工作者,也先后开展天麻人工栽培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本文仅就50余年来,笔者对天麻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与生产推广工作,结合我国一些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作一简略回顾,并对天麻产业今后的发展谈一点个人意见。
1天麻植物技术的研究
1.1天麻栽培的认识和记录在文献记载中出现,是我国最
1959年,笔者在湖北省利川县国营福宝山药材场及四川省石柱县黄水农场开始了天麻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工作,通过总结多年来人工栽培失败的教训,意识到这样盲目栽种,不会有太大希望,须得从头抓起。1962—1965年,进行了野生天麻生态系统调查,每月1日、10日、20日定期采挖10穴野生天麻,测量其繁殖和生长状况,观察与蜜环菌以及与伴生树种的关系,绘出平面、剖面天麻分布图。在天麻集中生长的树林、竹林中划出样方,测量样方中天麻和其他植被、树种、腐根及土层结构等情况,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4年的天麻野生生态调查是天麻研究最辛苦、最困难的时期。将几十次采挖的标本排开,天麻繁殖、生长的规律一目了然。之后又先后对湖北省利川县、恩施县,四川省石柱县、峨眉山、古蔺县等天麻分布区进行了考察。
1958年四川省古蔺县药材公司干部胡胜传、白风在《中药通报》上发表了《四川古蔺县天麻栽培方法》短文,这是关于天麻人工栽培最早的文字报道。1965年笔者专门前往古蔺县德跃区香楠公社鱼丰大队大土堡拜访胡传胜与其助手苗族青年古海荣,并参观了他们的种植地,发现其所报道的天麻栽培方法,是将有顶芽的箭麻栽入腐植质土中,长出花莲,有的箭麻上还长出几个小麻米。他们当时还没听说过蜜环菌,更不知道它与天麻生长的关系。笔者向其介绍了一些天麻和蜜环菌的知识,以后再未见后续研究报道。在此期间我们从天麻块茎中分离获得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纯菌种,筛选出适合蜜环菌生长的培养基,并对其培养条件、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1965年我们在利川县寒池农场利用黑暗环境中能发出荧光并生长有蜜环菌索的死树根作菌材,首次伴栽天麻成功,最大的新生麻重215克,结束了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并成功获取利用被蜜环菌侵染的野生树根作菌种培养菌材的方法,为天麻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这项研究成果,曾在湖北省利川县国营福宝山药材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971年合编的《黄连、天麻栽培技术》小册子中进行了报道交流。197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天麻》一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笔者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所进行的天麻研究成果,这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天麻人工栽培的著作。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1967年试验成功利用剪成小段的蜜环菌索、新鲜木段和天麻种“三下锅”的栽培方法,1968年在四川省天麻家种现场会议上作了其天麻家种早期研究成果的介绍。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笔者“天麻野生变家栽”的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2天麻栽培技术研究的成果
在天麻野生变家栽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笔者于1972年又开辟了陕西省汉中地区宁强县东风三队及勉县张家河天麻试验点,与陕西省药材公司及其下属分公司协作,在“菌材伴栽”方法的基础上,试验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研究利用菌枝培养菌床技术及“菌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