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明代西北边镇的经营与管理
在本文中,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明代史研究中,明代的“九边”一直是历史学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西北边境的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做为明长城防线上的“九镇”中的四大重镇,其地位在整个防御体系中举足轻重。为了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有必要对有关西北边镇的学术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评述。在资料搜索中,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斧正。
一、战略防御与北部防御机关
有明一代对北部的防务建设始终是明朝的头等大事。元顺帝虽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逃往漠北,但仍有很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的国防安全造成了巨大而持久的威胁。华夏子认为,元顺帝逃至塞北后,“占有东至呼伦贝尔湖,西至天山,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南至现在长城一线的广阔领土。在陕西、甘肃有河南王扩廓帖木尔的十八万人马。在辽东方面有右尉纳哈出指挥下的二十万军队。在云南则有元宗室梁王的一支力量。元顺帝以辽东和陕甘为左、右翼,居中调度,时刻都在想收复失地,重主中原。”1肖立军也认为:“蒙古是明王朝最大的威胁,对此朱元璋及以后的历朝君臣都十分清楚。洪武初年,已稳坐江山的朱元璋说到,‘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一是历代传国玺在胡;二是统兵王保保未擒;三是前元太子不闻问。’所言三事无一不与蒙古有关,直到晚年,他仍然‘对北鄙尤加系心’。到了嘉靖时期,甚至有人认为‘今日之事莫大于边防’。明代的北部边防主要是为防御蒙古而设。”2可以说,欲图复辟的残元势力是明朝在北部的主要边患,也是明廷特别重视北部防御的主要原因。这是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
战略防御是明王朝一贯奉行的军事方略,这一策略是建立在当时明蒙双方军事力量基本均衡基础上的。不论是明前期曾一度采取的进攻态势,还是中后期的退守策略,都是当时双方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刘仲华认为:明朝初年,“封建统治者诉诸武力,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先后北征数次,虽削弱了蒙古军事实力,但始终没能使蒙古臣服。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明朝改变了策略,从洪武年间就开始进行全面的防御布置,到永乐年间,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防线。”3华夏子认为:由于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明朝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生产力。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明王朝无力彻底解决蒙古族在塞北的压力。”他还认为: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大举进攻漠北的失败,使其深刻认识到,明朝是“不可能彻底消灭蒙古族军事力量的,虽然以后又有多次对蒙古族的征战,但也是以攻为守,并没有改变战略上的防御局面。”4
明朝北部防线的形成及建设的基本格局,是洪武至永乐年间奠定的,在正统以后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华夏子认为朱元璋五次北征,“基本上奠定了明朝边地的稳定局面。”5韦占彬认为:“明代北部边防的建设始于明太祖洪武时期。”6而对“九镇”的形成,肖立军认为:“辽东、甘肃、大同三镇设立于洪武时期;宁夏、宣府、蓟镇设立于永乐即位之初;延绥镇设立于正统年间。”设镇的具体时间多不可详考,总的说来,“九边肇设于明初,正统、弘治、嘉靖等时不断充实,形成边镇防线。”7
明代西北的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是明朝在西北的四大军政重镇,也是明朝北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镇的设置与当时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学者从不同方面予以论述。华夏子认为:残元各部先后“进入河套,并以此为根据地,出河套则寇宣府、大同、三关以震畿辅;入河套则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以扰关中。”8史念海认为:“嘉峪关东的甘州设有甘肃镇,若北来的进攻者冲过甘肃镇,企图东入关中,固原一途也是必经之路。延绥镇固在关中之北,然有河套南下的鞑靼,却也扩展其抄掠的地区,不以延绥为限。”9韦占彬指出:“甘肃、青海一带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控制着中原王朝通使西域的惟一途经。该地区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诸政权的正常往来。”10明朝边镇是在沿边都司卫所设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在历朝统治者的关注下逐步完善的。赵毅、胡凡认为:“沿边都司与卫所的设立,是洪武年间乃至整个明代北部边防的基本建设,它是北边防线的物质基础。”11对于各边镇的设置,肖立军认为:“一般说来,边防都司或镇守武将的设置表明该镇的初设,而巡抚一职的定设则表明此镇最后形成。”12现就西北四镇的研究概况分述如下:
1.延绥在明代北部的设置
延绥镇亦称榆林镇,为明朝初设的边镇之一。学界对延绥镇设置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华夏子认为:“镇守延绥总兵挂镇西将军印,为洪熙元年(1425年)所领。”13史念海论道:“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抵鸭绿江畔,绵亘万里,只好分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