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远古夏商)
1、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
感情说
劳动说
信号说
摹仿自然说
异性求爱说
语言扬抑说
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
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
(周秦时期)
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
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
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
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li
/ft
舞: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
(5)商汤时的《大濩huo》;
(6)周朝当代的《大武》。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
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
(2)石类乐器:磬、排箫
(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
(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
(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
无柱:琴
(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笙、竽、巢
(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
7、曾侯乙墓乐器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编钟
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
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
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8十二律:十二律名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i
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9、音乐思想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孔子(1)他确立了音乐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
(2)崇雅贬郑
(3)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孔子的音乐思想本质上市保守的,所论及
“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孟子(1)认为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由共同美感
(2)认为音乐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乐之情的
(3)倡导主要“与民同乐”不要“独乐乐”或“少乐乐”
荀子(1)音乐表现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所谓“审一定和”,
“一”即“中声”
(2)抨击墨子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
(3)提出“中和”的审美标准,反对“夷俗邪音”“郑卫之音”,进
一步发展了前人的“中和”思想二、墨家音乐美学思想
墨子(1)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反对儒家礼乐思想
(2)认为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三患”
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他们利益着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另一
方面,他认为一种狭隘定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这显然是错
误的。
三、道家音乐思想
老子(1)提倡“无知无欲”
(2)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1)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
(2)推崇自然之乐
(3)倡导适性之乐
(两汉三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