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2023年高三仿真演练试题及答案押题卷语
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绝密☆启用前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
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
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
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其云
“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此类文字,当时或为
丛集,或为单篇,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时亦近于俳谐,故论者
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以别于韩柳辈之高文。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
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
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鲁迅关于唐传奇的具体论述多有精彩之处,如“大归则究在文采
与意想”,“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等。
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则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疏漏,在逻
辑上不能成立。
第一,鲁迅所谓“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其立论前提是:“传奇者
流,源盖出于志怪。”所谓“有意”是相对于六朝志怪而言的。但实
际上,从文体渊源看,唐传奇源出于传记,而不是源出于志怪。鲁迅
的立论前提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从语义、分类角度来看,所谓的“志怪小说”,乃是以题
材为标准的分类名称;所谓“传奇小说”,则是以文体为标准的分类名
称。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它们分属两个内涵不同、外延交错的概念。
就文体而言,传奇小说大体以传、记为名,清楚显示了它与传记的承
继关系。其次,从目录学的划分来看,唐传奇也一向被视为传记类作
品,《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等都是这样归类的。与其说唐传
奇源出于志怪,不如说唐传奇源出于传记。
第二,把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视为“有意为小说”,犯了
以偏概全的错误。首先提出“唐人乃作意好奇”的是明代的胡应麟,
他指出,“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如《毛颖》《南柯》之类尚可,
若《东阳夜怪录》称成自虚,《玄怪录》元无有,皆但可付之一笑,
其文体亦卑下无足论。”胡应麟认为,六朝志怪虽多“变异之谈”,但
大都不是有意“幻设”,而是作者当作真事记下来的。唐传奇则是有
意“幻设”,胡应麟称之为“作意好奇”,言下颇有不屑之意。
从《中国小说史略》的行文脉络可以看出,鲁迅引述胡应麟的话,
是为了得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结论。胡应麟只说唐人与六朝
人的区别在于“有意幻设”,鲁迅则由此推出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的命题,把“有意幻设”当成了“有意为小说”,照他的理解,有意
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意为小说”。
从现代文学理论的角度看,鲁迅的推论是站得住的。“艺术内容
的虚构性是近代意义小说的重要规定性,也是小说同实录文学的重要
区别。”“没有虚构,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小说。”马振芳教授的表述,
大体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大陆学者的共识,而鲁迅的推论与这一共
识是吻合的。
只是,如果回到中国古代的文学生态,就不难发现,鲁迅的推论
其实大为不妥。盖历史的事实是,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并不
始于唐代,而是始于先秦。“在中国文学史上,庄派学者大约是最早
正面而系统地提出以虚构想象来写人叙事的文学家。”《庄子》中的《盗
跖》《渔父》《列御寇》等篇表面上是历史故事,实际上纯属虚构。这
足以把鲁迅置于两难的境地:要么将《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视为“有
意”写成的“小说”,要么放弃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
意为小说”的论断,两者必居其一。而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对“唐
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否定。“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之不够严谨,
由此可见。
第三,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里包含了一个假定:唐人已有
一种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否则的话,怎么能说“有意为小说”呢?
而从历史的事实看,唐人虽有其小说观,但绝不同于今人的小说观,
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意”地来写一种符合现代标准的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