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学习单) (答案) .pdfVIP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学习单) (答案)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三首》学习单第1课时

姓名:班级: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甚至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诗。在本单元中

我们已领略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也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三首诗,了解古诗

里的民俗风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思想感情。

3.了解诗句中描写的习俗,激发了解传统习俗的兴趣。

【课前预习】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节日风俗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官

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之作,《寒食》诗较有名。原有

集,已散佚,明人有《韩君平集》。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年少时以

诗名闻遐迩,交游甚广。有好友李生,家蓄美妓名柳氏,正当妙龄,聪慧敏捷,

韩柳一见钟情,瞒了家人,倾心相许,李生也很大方,做了个顺水人情,韩柳一

来一往,一对露水鸳鸯。

王建: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

却只作过几任小官。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和

民间疾苦的作品。善写七言歌行,绝少直发议论,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世

称“张王乐府”。

寒食节: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

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

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

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

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

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

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

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

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

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

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

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

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

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

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

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

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祭月作为民间过节的重要习俗之

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

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

月十五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

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

日。

二、背诵古诗《寒食》《十五月望夜》

三、结合注释,将《寒食》《十五月望夜》诗歌释义写到课本上。

【课中学习】

一、诵诗句,品诗味

(1)大声朗读2遍,读出感情(2)展示读+生评

二、想意境,悟诗情

1.《寒食》中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说一说“飞”

字用得好在哪里?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

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

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

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

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

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