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祥中国近代史内容的多角度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pptxVIP

姚锦祥中国近代史内容的多角度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史内容

多角度教学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姚锦祥;中国近代史内容教学问题;初高中相同课程内容;初高中相同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立意几种角度:;教学立意;教学立意方式

(一)理论立意

1.历史唯物史观立意

2.史学范式立意

①革命史范式②文明史范式

③全球(整体)史范式④当代化范式

3.史学研究新结识新理论

(二)办法立意

(三)现实立意;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当代化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五四运动

人民解放战争

;高中课程内容:

列举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对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斗争精神。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战火再燃

初中课程原则学习要点: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故事;简述中英《南京公约》主要内容,结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公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侵略史实。;假如将鸦片战争放在世界近代史范围中看,这场战争是工业化国家为打开中国市场和维护鸦片贸易侵略战争。以“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较量”为主题,能够突出中国落后于西方,以及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战争性质和中国封闭危害。

依据上述内容和教学价值,本课教学目的能够这样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发生时代背景、简明过程和主要战役;

2.通过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和军事力量差别对比,能够解释中国战败原因;

3.从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结识殖民主义掠夺性和非正义性,从中国战败结果体会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危害和学习先进技术主要性。;教学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

为达成这一目标,能够“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较量”为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步骤着手:

(1)经过相关材料和设问,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化英国与自然经济中国在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差异。

(2)经过战前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化国家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和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冲突

(3)以虎门战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两国武器和军事技术差异;

(4)经过对南京条约条款分析,了解战争对中英两国不同影响。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考虑:

出示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扩张图,让同窗找到英、中两国地理位置,要求学生思考: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如此遥远国家为何要侵略中国呢?为何中国就被英国打败了呢?战前中英两国有何差别?

设计意图:

;(二)展开新课考虑:

第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英国工业化经济

与中国农耕经济差别

1、同是耕织

——差别在哪里?

;2、“两份礼单”——差异在哪里?

材料1: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土特产若干。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2: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设问:“两份礼单”中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能够看出中英两国经济特点和技术水平有何不同?

教学方法与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观测图片、研读史料和讨论,了解战前中英两国经济形式和技术水平差异,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经典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

这么设计,一是图片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二对比显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与英国巨大落差;三是引导学生从全球史和文明史高度来认识历史现象。;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中英在贸易问题和禁烟运动上冲突

1.中英贸易问题

197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品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枏:《粤海关志》卷23马戛尔尼使华磕头之争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始终想拓展中国市场,1793年和18曾两度差遣使团来中国商谈但都没有成功。由于中国对英国工业品无所需求,加上英商购买茶叶、生丝等货品需用金银支付,以

文档评论(0)

152****42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