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docxVIP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③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盛赞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④作家雪漠说:“利众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所以,利众是最大的利己。”

(《世界是调心的道具》)

⑤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国富论》)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利人”和“利己”的关系有着怎样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晋大臣桓温年轻时与殷浩齐名,常有争胜之心。桓温问殷浩:“你和我比起来怎么样?”殷浩说:“我和我自己商量了很久,还是宁可做我自己。”

《世说新语》中的这则故事,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问僧的人,是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吧,小小的芥子,怎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反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此事?”

“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回答。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都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起手,指着自己的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闻言,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以上故事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虽是禅语,却也可以表明一种“个体与世界”的存在关系。世界至大,包含无数个体,正如高广的须弥山;个体虽小,却也可以如芥子纳须弥一样,怀抱世界。作为高三的学子,你们即将走出高中校园,走向更加广大的世界,那么小小的“你”和大大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关系?请你以“我与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纪伯伦

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于丹

用感性感受生活,用理性思考人生!

——网络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拥有这两种力量:感性和理性。感性犹如红色的火,会进发充沛的能量温暖自己,也会吞噬自己;理性犹如蓝色的海,会调用稳定的力量护航自己,也会让我们迷失。而人一生,从某个角度去解释,大致就是处理理性和感性关系的一生。那么,你是如何处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和你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利人而生利己,无我而成大我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因其不争,故其善胜;先贤有志“自利利人,胸怀天下”,因其利人,故得自利;今人竟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此赤裸裸,怎不令人汗颜?而我认为,想要利己,必先利人。

利人精神,是美好教育的最美注脚,无我而成大我。我们身边,又有多少教师在践行着“利人”精神,从而成全了无上光荣的“大我”。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太阳无私地照耀着学校的一师一生、一草一木:推开学生自己被撞牺牲的李芳,用49年的平凡呵护那感天动地的一瞬间;感动中国的张玉滚,铆在深山18载,陪伴了五百多山里娃的求学路……

利人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最重砝码,利人而生利己。马克思说过:“人们有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即便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若过分看重利益,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后都摆脱不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权健公司恶意直销,百亿帝国一夜轰然倒塌;长生疫苗害国害民,上市公司一度被人人喊打……我常这样认为:邵逸夫之所以成为受人们尊敬的企业家之一,是因为他一生肯花百亿做慈善;比尔盖茨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是首富,而是因为他能“裸捐”。其实即便是普通企业家,力所能及地从事一些利人的公益活动,都能为自己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