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5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

2、把握本文的线索,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2、学会采用勾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2、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理解关键词句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脉络

一、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游玩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走近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

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这次事件被称“三.一八”惨案。

检查预习

1.注音

噩耗(è)羽翼(yì)屠戮(lù)浸渍(zì)菲薄(fěi)

2.释词:

⑴寥落:稀少。

⑵深味:深深地体会。

⑶广有羽翼:到处有帮凶。

⑷长歌当哭:用文章来代替哭泣。

⑸微薄:依稀、淡薄。

⑹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2)合并归纳: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二部分:交代写作缘由

第三、四、五部分:追忆烈士和惨案真相

第六、七部分:总结教训和意义

思+议: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

展评: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烈士,寄托哀思。

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对烈士的深切痛惜与悼念,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慨,对流言家的诬蔑深恶痛绝到达极点,难以用语言表达。

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认清世界面目,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唤醒“沉睡”的易忘的民众觉醒。表达了痛苦感和责任感。

④“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执政府虐杀的惨象,文人诬蔑的流言,使我愤怒到了极点,以此来呼吁衰亡民族奋起反抗。

⑤“我还有要说的话”

欲揭露事实真相,表达了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情感线:沉痛——愤懑——激励

思+议:本文的中心内容是

评论“三.一八”惨案

展评: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写了几类人?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第一类是爱国青年,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作业:

爱国不是一句空谈,新时期和平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爱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