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
铺帮⼤家整理的⼩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学数学第⼗⼀册第115~118页。
⽬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法,会正确使⽤圆规画圆,能结合⾃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半径、直径”等概
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的空间观念和数学
交流能⼒。
问题解决使学⽣学会从数学的⾓度认识世界、解释⽣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现象激趣,引⼊探究
1.交流:⽣活中,你在哪⼉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感受到⽣活中圆⽆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葵等事物,进⼀步带领学⽣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的探究欲望。
⼆、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次感知。
(1)学⽣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互动过程中帮助学⽣掌握圆规画圆的⽅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感知圆的特征,⼜为下⾯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通过⾃学、交流、操作等活动。⾃主建构起对圆⼼、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
究活动做好认知层⾯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初步明确探究⽅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以⼩组为单位,结合⼿中的圆⽚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
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份介⼊学⽣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组提供⽀持。并收集学⽣中有价
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共享发现。
将学⽣探索过程中⽣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建构起对于圆的完
整、系统的认识。
⼆、实践拓展,⽂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
(2)⼝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是结合上⾯的“交流展⽰”环节,在师⽣互动的过程中⾃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如“圆,⼀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
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如“圆出于⽅,⽅出于矩”,将⼀些联想题、开放题⾃然穿插其
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化,⼜培养了学⽣的思维能⼒与想像能⼒。
3.解释应⽤。
引导学⽣运⽤圆的特征解释⽣活中常见的⾃然现象,⽐如“⽔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进⼀步深化对
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度观察和理解⽣活。
4.圆与⼈⽂。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展⽰圆在⼈类历史、⽣活、⽂化、审美等各个层⾯的⼴泛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
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感受圆与⼈类⽣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种⽂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法和语⾔是现代⽂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
课程实施过程中践⾏并彰显数学的⽂化本性,让⽂化成为数学课堂的⼀种⾃然本⾊,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们对于她的认识⼰经历了巨⼤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些结论的组合,⽏宁说她更是⼀种过程,⼀种不断经历
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步⼦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问答”中展开,⽽是将
诸多细⼩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的⾃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经历了⼀次“研究与
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知识、能⼒、⽅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然建构与⽣成。
2.承认“数学是⼀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