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州乌山简介.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乌山简介

乌山又称乌石山,福州“三山”之一,位于福州市中心,是福州“三山两塔一条街”古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山体景观系统中的标志性景点。

2015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含乌山历史风貌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

乌山虽然海拔仅84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仁者乐山,往往三分看风貌,七分看人文。

论景色,乌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素有“蓬莱仙境”之美称;道人文,乌山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尤以乌塔、摩崖题刻及造像最具价值,现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人说,一座塔承载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美学等诸多元素,是一座文化的丰碑。游览一座宝塔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许多美好祈愿。

乌塔位于福州乌石山东麓,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以黑色花岗岩建造,通体乌黑,所以又被人们称作“乌塔”。

石塔七层八角,楼阁式,通高34.74米,是研究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历史及其宗教、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塔。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观察使柳冕为唐德宗李适祝寿而建,名为无垢净光塔。唐乾符六年(879年)塔毁,留下一块塔铭。五代闽永隆三年(941年),王延曦以祈福为名,重建无垢净光塔,想建九层,超越其父王审知所建的七层定光塔,取名“崇妙保圣坚牢塔”。王延曦执政时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塔建到第七层时,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

至此,王延曦想超越王审知的梦想破灭,而月城格局成定型,三山两塔成为福州的风景名胜和城市地标。福州族群也在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站在乌塔下仰望塔顶的葫芦刹,在塔身的层级叠加中,塔顶遥不可及,而久远的历史已模糊得随风吹散。用花岗石砌造的塔身上,那些叙说着故事的碑刻、浮雕佛像雕工精美、磨琢光润,仿佛在漫无目的地行走于时空中。

内有曲尺形阶梯供攀登,塔身外有回廊。多想登上塔顶,领略眺望福州城的快意。

乌塔与白塔两两相望的独特景致,也吸引了一批批游人慕名而来。每当夜幕降临,双塔的灯光就会点亮,一黄一白的两座灯塔在夜色中美得格外瞩目。

乌山怪石嶙峋,林壑幽深,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至今山上保存有200多处的摩崖石刻,有“一座乌山,半部书法史”的赞誉,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各种字体的书法艺术魅力。

游罢乌塔,沿着乌山南麓拾级而上,宛若进入一座露天的书法石刻博物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俱臻其妙。

再一一详看落款,让人不禁惊呼:“大家手笔!”是的,唐代李阳冰,宋代程师孟、李纲、朱熹、梁克家,明朝首辅叶向高、都御史林廷玉,清状元王仁堪等人石刻,不时映入眼帘,诗词、歌赋、传记、题记、游记文类齐全,难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纪年明晰、书法遒劲、雕刻精湛。

名气最大的要属“般若台”,不仅因为它是乌山石刻群中最古者,更因它是李阳冰所书。李阳冰,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汉族,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

李阳冰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康有为夸他的“篆书大者唯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冲融,允为楷则。”少温指的便是李阳冰。“般若台”就是乌山的这一处,这也是如今仅存的四块李阳冰篆书碑刻之一。

虽李阳冰本人并未到过福州,但他的族人、任著作郎兼监察御史的李贡在唐大历七年向他讨得“般若台铭”墨宝后勒于乌石山上。全文24个篆字:“般若台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李阳冰书”。“般若”是梵语,意思是智慧。

李阳冰的24字看似平实,但一直闻名于世,以至于北宋靖康之变,宋哲宗的女儿——吴国长公主和她的丈夫一路南逃,到福州时特意到乌山看李阳冰的篆书,并也留下一块石刻作记载(霹雳岩处):“靖康之间,金人犯阙。二圣北迁……循赣水走湘湖、濒南海而迭闽川,馆于福唐之神光,因登乌石山观李阳冰篆,乃得古人之遗意……”落款是潘正夫,驸马爷!

逃难中的公主、驸马仍有雅兴上山观看阳冰墨迹。而这个石刻也透露了靖康之变皇室南逃的线路:从睢阳(今商丘以南一带)一路南下直广东后再至闽川(福建),最后到了福州。

石林景区的嶙峋奇石本已极具风骨,再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登高揽胜后留下的诗文石刻,更是成为人文与自然景观巧妙交融的典范。

古亭也是乌山上极具特色的风景,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道山亭。道山亭是乌山三十六奇之一。

宋熙宁初年,郡守程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建“道山亭”。据说,当年在道山亭上可以远眺闽江,江海相连,海天一色,回望城市云雾缭绕,宛如梦幻仙境。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名扬千古的《道山亭记》以应景增色。

建筑风格不一的古亭,除了供游人观景和

文档评论(0)

feixianga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